非正式課程:走讀七股:產業、人、能源的交纏敘事

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團隊輔導-非正式課程計畫成果報告表

填表日期:2023年05月17日

輔導老師:王莉雰

系所單位:外語系

連絡電話:民雄校區#8421

E-mail:lifen.wang@g.ncyu.edu.tw

課程、活動記錄列表:

項目

日期

主題

教學形式

主講者

1

2023.05.07

三股漁村特色及當代處境

導覽、問答、訪談

王弼主

2

2023.05.07

友善棲地養殖的努力及挑戰

導覽、問答、訪談

邱創褘

3

2023.05.07

能源轉型在台灣的願景

問答、訪談

沈軒宇

4

2023.05.07

從七輕、掩埋場到光電爭議

問答、訪談

黃嚴國

2023.05.07

透過桌遊介紹在地

桌遊、導覽

李博霖

5

2023.05.07

七股的土地使用及想像

問答、訪談

李博霖

6

2023.05.16

1. 七股走讀後的反思討論

2. 雙語報紙中英內容與排版討論

討論、授課

王莉雰

7

2023.05.30

1. 雙語報紙印製完成

2. 個人明信片發表

學生成果呈現與互評

王莉雰、計畫參與學生


執行成效

一、計畫動機與目的:

有鑒於氣候變遷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衝擊日益嚴重,2021年4月22日地球日時蔡英文總統宣示台灣也將跟上世界的腳步,以2050淨零(碳)排放為目標。主責淨零排放的國發會將「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搭配以兩大治理基礎以及十二項關鍵戰略,對於產業和一般民眾的生活影響甚深,但台灣僅有約25年完成能源、產業、生活和社會轉型。在如此緊迫的時間之下,我認為有必要帶著具有相同關懷的學生一同深入了解目前已受相關政策影響並產生衝突的地區,實地走訪政策白皮書或成果報告書中看不見的地景與人的面貌。

此計畫目的是期望能帶著同樣關注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的學生,利用一天時間密集走讀七股地區(包含三股與篤加兩地),以了解光電進駐後與傳統產業發生用地衝突的產業-人-能源的故事,並期望學生以自己當天的所見所聞形成觀點,整理出這個交纏敘事的某個截面,親身體驗台灣社會如何受氣候變遷與世界淨零目標等大環境的驅動,邁向一個可能充滿波折、需要多方折衝協調的未來。

 

二、計畫規劃及執行分析:

學生在進入七股進行走讀之前,會先閱讀台灣光電產業概況的英文文章。在對光電有一定了解之後以此為出發點,學生將於七股接觸十份里、三股、篤加等地的七股在地社區發展工作者與年輕養殖業者,針對光電進駐產生的變化進行密集的交流與訪談。並於走讀之後進行反思、討論,並完成具有個人敘事風格的明信片,以及完成中英雙語報紙製作。

課程日期

課程內容

2023.04.25

1. 民族誌訪談

2. 題目與受訪者研究

3. 半結構式訪綱繳交

2023. 05. 07

七股走讀

2023. 05. 16

1. 七股走讀後的反思討論

2. 雙語報紙中英內容與排版討論

2023. 05. 30

雙語報紙印製完成與個人明信片發表

 

三、執行成果及學生學習成效:

  1. 25位學生將5/7走訪七股的內容轉化成25張帶有故事的明信片。為了製作明信片,學生必須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進行環境中人、事、物的觀察,再用情緒去整合當下的脈絡。
  2. 25位學生也依組別完成了田野調查任務,並將訪談內容轉化為5份內容各異的中英雙語報紙。過程中學生必須學習製作訪談稿、實際使用訪談技巧、做出(主訪、輔訪、場記、影像紀錄、逐字稿整理等)工作分工、與受訪者來回確認報導內容,最後再結合團隊的翻譯能力,將報紙編纂完成。

 

四、輔導教師及學生之意見與回饋:

  1. 教師意見與回饋:七股走讀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學生和在地人共處的一天,有限度地去認識七股這個地方、產業和七股人面臨的困境。如果光電是進步與繁榮的象徵與必然,希望至少學生在支持這樣的進步與繁榮想像之餘,認知到有一群人的生命經驗因為國家政策而捲入想像以外的波折。這群人今天可能是七股人,明天也可能是你和我,期待這次的在場經驗能轉化成學生的雙語報導。
  2. 學生意見與回饋(來自5/7七股走讀之後,參與學生於5/16相約討論時所填寫的Google表單,以下摘錄幾則):「在參訪之前會覺得太陽能好像是一個很無害的產業,不僅能供電還環保。但是真正親自去探訪才發現太陽能板的產業背後其實牽連並影響到漁民的生計,例如施工時的噪音會影響魚塭中的魚蝦、漁民的魚塭被迫退縮…等。」、「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七股當地有多種產業並行,原先以爲當地相當喜歡光電這個產業,實際卻不是如此,光電與魚塭需要進行溝通,彼此之間要協調,時間要錯開,才能滿足兩方的需求與利益,ㄧ旦其中一方以武力使他方屈服,反而產生更壞的結果。」、「滿地的光電板和魚塭、矮房有強烈的違和感,視覺上的衝擊很大。有看到不少像三合院的房子,漁村氣息很濃厚。」、「光電板插在魚塭裡 破壞景觀超級醜又沒什麼用 插了一片又一片的光電板電還是不夠用」、「Planting electricity is necessary because Taiwan lacks electricity, but not necessarily in their conservation areas」。由上述學生的意見與回饋可看出,原本光電/太陽能在學生心中是綠能、環保、頗受大眾歡迎的產業,但在實地走訪七股、訪談在地漁民與青年人之後,對於光電板與魚塭之間的衝突有了初步認識,也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兼顧在地漁民與台灣綠能發展共好,而不是單方面強迫漁民在綠能大旗下,全盤接受缺乏配套措施的案場設置。

五、反思檢討:

此次參與學生對光電產業發展以及發生在七股的養殖漁業與光電衝突知之甚少,因此在前往七股之前,所有學生皆透過翻譯實踐,了解光電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也在實地訪談了解七股在地人民對於光電產業的想法後,學生稍稍鬆動了先前對光電的正面態度,也以自己當天的所見所聞形成觀點,整理出光電進駐後與傳統產業發生用地衝突的「產業-人-能源」的敘事。若以此作為學習目標,此次走訪的確符合學生所需。學生也的確如預期完成明信片與雙語報紙,百分之百達成預期成效。

不過活動執行困難之處在於教師身為缺乏在地人脈的外地人,要帶學生進入地方談一個意見頗為分歧、甚至涉及黑道利益的議題,實屬不易。因此整個課程規劃十分仰賴七股在地青年幫忙連繫與安排,才能讓當天有多達五位講師,與學生分享關於青年返鄉、社區營造、友善養殖、光電與產業衝突的想法。未來應該在經費充足的狀況下,排定兩天一夜的走讀行程,甚至搭配三股信仰中心「龍德宮」的重大慶典,或養殖相關的工作體驗,讓學生更深刻、更立體地認識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