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專業成長講座-逆境中如何乘風破浪

國立嘉義大學高教深耕講座成果

填表日期:111  年9 月29 日

一、活動資訊:

主題:逆境中如何乘風破浪

講者:張欣怡  

時間:111年9月28日 12:15-15:15

地點:新民校區D01-108階梯教室

二、出席人員:本系教師 2 人,工作人員 2 人,學生 133 

 

三、活動內容:

 

       本次講座由經驗豐富的張欣怡講師分享關於在逆境中如何面對,面臨學校沒教的事該如何處理。與大家分享一下從大學以來我的學習成長!以及那些只有經歷過才能學到的事情。普通人的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不缺別人告訴我們要如何成功,這些偉人傳記、報章雜誌其實都看得到。因此,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普通人的故事,用著普通人的口吻,告訴你們人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且滿意的樣子。

       從學生到出社會的歷程,從每週翹三分之一堂課的學生變成全系第三名畢業的卷姐,從卷姐到碩班延畢,一路上的高低起伏,箇中辛酸血淚分享。為何轉變如此之大,因講師有一套方法,首先:明確目標,目標要是能衡量、完成的,不是空洞的或模糊不清,而後,擬定策略,是要根據自身狀況或自身擁有的資源,擬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最後,分階段達成,眾所皆知,欲速則不達,做的事也須有輕重緩急之分,只要在時效內達成,就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點。

       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不適應的環境下生存。人的一生不太可能是一帆風順,當我們面臨挑戰、挫折、失敗,該如何調適自己?講師建議我們能多閱讀,以及接受自己的能力極限,人生中總有一些事是我們當下無法改變的,要學會接受自身不足之處,失敗了就檢討,然後捲土重來。講師分享求職之路所遭遇的重重困難,而後她如何採取實際作為進而克服難題。此外,講師也分享了求職履歷該如何撰寫,格式、錯字、字型等等須注意的訣竅。

 

四、活動Q&A:

Q1:當遇到挫折時,沒有對象可學習,怎麼知道找什麼資源或管道幫助自己?

A1: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缺乏什麼,而後可問身邊人或相關社群。網路上有很多資源,但需要過濾資訊,輸入關鍵字尋找;重點在善於收集資源語詢問身邊人,可以參考科技巨頭的部落格,LinkedIn,Medium等,可供學習的平台、對象。

Q2:從gogoro的工作經驗,到TikTok,兩間公司的差別

A2:在gogoro需要身兼多職,很多事需要分析師自己做(分工沒有TikTok明確);TikTok的分工明確,可以專注於分析師工作,很多資源支撐、分析師協助,企業文化:實事求是,很多年輕優秀人才,充滿熱忱與天賦。

Q3:請問接下來的計畫

A3:學英文,去外商公司做社交相關工作,到新加坡或歐洲工作,學習游泳。

Q4:如何找到自己興趣

A4:先反思⾃⼰的專長是不是⾃⼰的興趣,可能從興趣變成專長或從專長變成興趣,也可以在這個時候思考這個專長是不是最適合⾃⼰的,不需要在⼀開始就定位⾃⼰,可以多方嘗試不一定的事情。

Q5:怎麼提升英文

A5:找資源,上網比對線上課程,找到Native Camp,每天下班花費1小時練習英文,持續半年,多念多講。之後會再加強英文文法

Q6:請問大學有考多益嗎?有幫助嗎?

A6:有考多益;多花時間學習英文,學校畢業門檻可以派上用場,英文口說能力比英文閱讀和聽力重要多一點點。

Q7:跳脫舒適圈需要一個契機,請問講者怎麼去找這個契機?

A7:透過公司諮商師,更了解自己,開拓對自我的認知,找到某個領域。或聽podcast有關心理相關議題,例如:關於自我認同、為什麼感到低落、自卑? 看諮商相關的書,多閱讀。

Q8:研究生生活如何安排?

A8:看論文,整理論文,盡量不熬夜

Q9:請問面對挫折與迷茫未來時,該如何調適?

A9:告訴有挫折才有成長,挫折是面臨成長的道路,可以大哭一場,有時可以先緩緩;找抓手(學習典範)或閱讀書籍,看書可以突破認知,或聽知性型podcast。

Q10:請問什麼是數據分析師?

A10:數據分析師其實有分不同領域,簡單而言,就是用量化方式提供公司做決策,以有限的資源幫助公司高層做重大決策

Q11:請問離開自己的住城市工作好嗎?

A11:主要是臺灣沒有那麼大的互聯網公司,一部分其實是不得不的選擇。但講者本身個性喜歡探索新城市、獨立,或有新收穫、認知自己的能力,更知道如何在異地生存,上海工作經驗,使其更確定想要四處工作。


五、檢討與建議:

       此次的講座向我們分享了「那些學校沒教的事」,在出社會後,我們可能遭遇血淋淋的現實,或是,當遭遇人生低谷、逆境時,我們該怎麼做,「跳脫舒適圈」是講師鼓勵我們去做的事,當我們嘗試過後,總是有一些,甚至一點念頭促使我們改變,此外,講師提及無須在意世俗的眼光,為何世人所認為的成功才是成功,以及為何要侷限自己發展的相關議題,值得我們深思,直面討論我們內心深處到底渴求什麼,期望大家都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在教學端可以針對學生對未來職涯的規劃進行更多更完善的安排,讓學生在未來找工作時具備更好的能力及競爭力,並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方向,充實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