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國際交流補助 成果報告-外語系鄭斐文老師

計畫主持人:外語系 鄭斐文老師

日期:114年9月10日-19日

交流機構:西班牙 漢姆一世大學 Jaume I University


活動成效:

此次交流是本校與漢姆一世大學 Jaume I University(以下簡稱UJI)之間第一次兩方人馬互相訪問,透過文化、歷史、語言、生活、課程等交流促進兩校之間友誼也促進雙方學生間及學術間的來往。以下用三點主題論述此次交流對教師或學生之國際化影響。


1.    開闊國際眼界

對於本次參加交流之學生,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前往歐洲,更有一些學生是第一次踏出國門,可見本次交流機會對他們來說有多難得。

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境之外,一切生活中的事情彷彿要重新學習,如通勤、語言及生活方式,原本易如反掌的種種瑣事突然變成一件件挑戰直面我們而來,即使行前半年以來我們不斷進行各種討論,做了各種準備,但到了當地後,舉目無親的情況下,我們只得靠自己來解決各種突發狀況。雖然有許多心驚膽顫的時刻,但也透過如此難得的經驗,一天一天的訓練中,磨煉我們每個人都能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困境中逆流而上,進而蛻變成蝶。


2.    大學課程體驗

學生們得以作為特別來賓與當地學生一同上兩門課,而這難得的經驗,也讓當中許多人反過來檢視自己的學習方式。

課程中,透過觀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發現老師與其告訴學生們直白的答案,更傾向於邀請學生們一同討論,像是受邀到一場啟蒙時期的沙龍一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不復存在,大家一同齊心討論並從中學習,更因為彼此之間的思想碰撞與結合,不只是學生能夠有所學習,老師也從他人的角度和想法中獲取新知。

在這樣的教學空間裡,學生們每人也變得更加主動且渴望學習,不只是更願意參加討論及回答,也更加勇敢提出各自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所學。


3.    台西文化交流

作為特別邀請來賓,而且如此珍稀的交流機會並不多見,學生們與西班牙學生們分享了有關台灣以及嘉義大學的許多有趣代表物,諸如代表台灣名揚海外的小籠包、珍珠奶茶、茄芷袋、鳳梨酥等,更有代表嘉義及嘉義大學的蘭花、雞肉飯及阿里山。除了以台灣學生的角度來分享,更結合西班牙當地習俗一併討論,如台灣的鳳梨酥與西班牙的Empanada藏在食物中的祈願之意,蘭花在兩國之間的不同象徵及用途等等,如同當初絲綢與陶瓷等珍品透過絲路從中國流向歐洲,這次透過交流又再次橫跨古今,牽起東西方的友好關係。

過程中不止台灣學生們有了一個向外國人介紹自己文化的機會,西班牙的學生們也得以透過分享來更加認識台灣及它的文化,相得益彰。


新聞稿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