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實踐課程:智慧生活與創意設計(五34)

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案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補助課程類別

■通識實踐課程

□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

□微學分課程

□AI導入課程

□業師協同教學

□跨域共授課程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

 

課程名稱

智慧生活與創意設計(34)

授課教師

主授:余昌峰

共授:(無則免填)

開課學期

113-2

聯絡電話

#7953

E-mail

cfyu@mail.ncyu.edu.tw

開課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修課人數

生理男

25

生理女

7

其他

 

結案報告公開

本人同意將結案報告書公開於高教深耕計畫相關網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關鍵能力

¢STEAM領域

□人文關懷

¢跨領域

□問題解決

□自主學習

□社會參與

□國際化

教學活動類型

可複選

¢講授法

¢課堂實作,主要由學生自行操作、討論、完成之實作任務。 

□課程專題實作,需於期末提出專題報告/成果發表/展演等教學活動

□場域/產業/服務專題實作,於產業/社區等真實職場情境進行之專題實作,如實習專題或產品製作等。 

□線上課程,如磨課師、開放式課程等由線上進行教學與評量之課程類型。 

□數位學習科技輔助,如採用線上課程平台、線上評量、AR/VR等科技進行教學活動。

□延伸教學活動,如於暑假設計場域實習課程,協助學生將課堂成果進一步發展參與競賽等。

□其他,請說明:

課程執行場域

¢實體教室

□實體教室+線上教學

□實體教室+校內實習場域

□實體教室+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等大學課室外場域)

□校外場域+線上教學

□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場域或合作夥伴場域)

課程目標

及內容

辦理情形: 

 

本課程設計的核心目標,是希望讓學生透過實作與操作,逐步培養利用微處理器開發跨領域互動裝置的能力。在現代智慧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微處理器已成為整合感測器、控制裝置與即時回饋的關鍵技術。透過本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生除了能學會即時收集與處理各類感測資料外,也能了解如何將這些資料應用於智慧居家控制及智慧就業環境的規劃設計,進一步掌握「物聯網」的實際應用場景。課程內容安排循序漸進,強調「做中學」,讓學生從零開始,逐步建立起對微處理器與感測器應用的理解與操作能力。 

具體措施與

亮點成果

 本學期共進行以下九大個單元的實作教學: 

  1. Arduino開發環境與韌體基礎:介紹Arduino IDE軟體介面、基本韌體架構與開發流程,進一步導入Ardublock積木式編程平台,協助學生輕鬆進入程式設計的世界,並搭配感測器模組基礎介紹,作為後續實作的基礎。 
  2. 紅外線接收模組實作:設計與測試紅外線遙控接收線路,並了解紅外線在家電遙控與數據傳輸中的實際應用。 
  3. 光感測器操作與應用:透過光敏電阻模組進行環境光強度的偵測與控制設計,例如模擬燈光自動開關系統,了解如何因應環境明暗調整照明裝置。 
  4. 溫濕度感測模組實作:運用DHT11系列感測器設計自動開啟風扇的系統,以模擬智慧家庭中溫濕度調節功能,強化學生對環境控制的理解。 
  5. 超音波測距與倒車警示系統:介紹超音波模組的原理與應用,學生實作簡易的倒車防撞警示系統,理解距離感測與警示邏輯的整合設計。 
  6. 蜂鳴器與感測器結合應用:整合超音波感測器與蜂鳴器,設計聲響提示裝置,模擬安全警報系統的工作機制,加深學生對輸出裝置控制的理解。 
  7. 交通號誌模擬控制:利用LED與邏輯控制設計簡易交通紅綠燈系統,訓練學生掌握流程控制與延遲時序設定,建立初步的自動控制邏輯概念。 
  8. 藍牙無線操控電器裝置:導入藍牙模組HC-05,實作手機透過藍牙對電器設備(如燈泡、小風扇)進行無線控制的應用。此單元讓學生了解無線通訊原理與應用程式與微控制器間的串接技巧,並體驗智慧家庭無線操作的實務應用。 
  9. 自走避障車設計與實作:學生利用超音波模組與馬達驅動模組設計簡易的自走避障車,學習如何結合感測回饋與行動控制邏輯。此單元不僅涵蓋機構、感測、控制的整合,也加強學生的專題式學習與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以上 這些主題式模組設計,學生能從中建立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並實際參與互動裝置的設計與製作,從操作中培養對工程應用的興趣與創意表現。 

檢討與建議

在本次授課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對於大一新生而言,程式語言的學習確實存在不小的門檻與挑戰。特別是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尚未有接觸程式語言的經驗,因此初期在理解邏輯結構與語法撰寫上明顯感到困難。然而,透過與硬體裝置的結合,特別是Arduino這類具有高度實作性的開發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體會程式語言的應用價值。 

本課程選用Ardublock積木式編程工具作為入門教學平台,發現此工具對初學者非常友善,能夠讓學生在無需撰寫大量文字程式碼的前提下,先掌握邏輯思維與流程控制的基本觀念。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助於降低學生對程式語言的抗拒心理,並能逐步引導他們進入較進階的語言如C語言或Python的學習。儘管如此,我們仍須面對一項挑戰,即如何在有限的課程時數內,同時兼顧硬體操作與程式語言的基礎教學。對於尚未具備基礎程式能力的大一學生來說,未來課程應考慮進一步細分學習階段,或加入前導課程,逐步提升學生在程式與邏輯思維上的能力。本學期中,學生對「藍牙無線操控」與「自走避障車」兩單元反應熱烈,這類結合創客與自走系統的應用,能明顯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感與成就感。整體而言,本課程的設計與執行已達到預期成效,大多數學生均能完成指定的實作任務,並展現高度學習興趣與創意。未來可考慮引入更多跨領域專題設計,如結合環境監測、智慧醫療或互聯網應用等主題,讓學生在更具體的情境中實踐所學,進一步強化其整合能力與應用層面。 

佐證資料

(含活動剪影)

1.活動照片原始檔案至少提供8,並請篩選具代表性之照片呈現即可,圖片內容說明請直接命名為檔名

2.課程教材、海報、課程學習單或具體成品等

3.若上述檔案容量較大,請上傳至雲端並提供下載連結

4.如有校內/校外之新聞稿,請提供新聞稿網頁連結。











 

 

28109_0.jpg
 28109_0.jpg
28084_0.jpg
 28084_0.jpg
28081_0.jpg
 28081_0.jpg
28087_0.jpg
 28087_0.jpg
28090_0.jpg
 28090_0.jpg
28079_0.jpg
 28079_0.jpg
28110_0.jpg
 28110_0.jpg
28120_0.jpg
 28120_0.jpg
28118_0.jpg
 28118_0.jpg
28117_0.jpg
 28117_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