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案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 |||
補助課程類別 | ■通識實踐課程 □AI導入課程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 □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 □業師協同教學 □微學分課程 □跨域共授課程 | |||
課程名稱 | 心靈牌卡與自我探索 | |||
授課教師 | 張淑媚老師 | 開課學期 |
113-2 | |
聯絡電話 |
|
|
| |
開課單位 |
教育系 |
修課人數 | 生理男 | 12 |
生理女 | 19 | |||
其他 |
| |||
結案報告公開 | 本人同意將結案報告書公開於高教深耕計畫相關網站。 | |||
聯合國永續發 展目標(SDGs) | □1.終結貧窮 □2.消除飢餓 □3.健康與福祉 ■4.優質教育 ■5.性別平權 □6.淨水及衛生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3.氣候行動 □14.保育海洋生態 □15.保育陸域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17.多元夥伴關係 | |||
關鍵能力 | □STEAM領域 ■跨領域 ■自主學習 □國際化 ■人文關懷 ■問題解決 ■社會參與 | |||
教學活動類型 可複選 | ■講授法 ■課堂實作,主要由學生自行操作、討論、完成之實作任務。 ■課程專題實作,需於期末提出專題報告/成果發表/展演等教學活動 □場域/產業/服務專題實作,於產業/社區等真實職場情境進行之專題實作,如實習專 題或產品製作等。 □線上課程,如磨課師、開放式課程等由線上進行教學與評量之課程類型。 □數位學習科技輔助,如採用線上課程平台、線上評量、AR/VR等科技進行教學活動。 □延伸教學活動,如於暑假設計場域實習課程,協助學生將課堂成果進一步發展參與 競賽等。 □其他,請說明: | |||
課程執行場域 | □實體教室 ■實體教室+線上教學 □實體教室+校內實習場域 □實體教室+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等大學課室外場域) □校外場域+線上教學 □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場域或合作夥伴場域) | |||
課程目標 及內容 | 本課程以心靈牌卡作為媒介,主要運用塔羅牌,輔以其他類型的心靈牌卡,幫助大
學生認識自我並深入探索內在潛能。透過每次的抽牌練習,學生將學習觀察與理解 自己內在的運作模式,進一步面對關於感情、工作與人生等層面的困擾與課題,從 中找出可改變的契機,促進身心靈的均衡發展。課程內容包括:認識心靈牌卡與潛 意識運作的原理、運用個人塔羅靈數理解自身天賦與生命議題、透過聚焦式提問進 行抽牌與自我解讀練習,並結合塔羅牌與其他心靈牌卡進行綜合運用。學習目標在 於培養學生對塔羅牌意涵與精神的理解,進而增進自我認識;學會如何透過具體提 問釐清個人問題;掌握牌陣與提問的搭配與詮釋技巧;並引導學生提升自我察覺、調 整信念,以更成熟的態度面對人生挑戰。 | |||
具體措施與 亮點成果 | 本課程在教學設計上,採取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方式,教師不僅講解心靈牌卡與潛意
識運作的原理,亦帶領學生實際操作,包括提問練習、個案演練等。為提升學習成效
,課堂中特別強調具體提問與牌陣運用的關聯性,鼓勵學生帶著個人議題練習解讀 與反思,培養主動覺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回饋普遍正向,多數學生表示課程 內容富有啟發性,幫助他們更了解自我。根據學生於核心能力問卷中的回饋,有超 過九成學生認為課程有助於增進自我探索與心理調適能力。本課程最大特色之一, 是學期末的實體成果展「塔羅攤位活動」,由學生於校園空間中擺設塔羅解讀攤位, 實際擔任讀牌者,接待來訪師生,進行簡單提問引導與牌卡解讀。此活動不僅讓學 生將所學實際應用,並進一步訓練口語表達、臨場應對與同理溝通能力。 | |||
檢討與建議 | 未來講義建議加入牌卡基本意義說明,讓學生能減少抄寫負擔,也方便缺席者跟 上
課程進度。期末擺攤活動在第十六週舉行時,因為接近期末週,修課學生以外的師生 較少參與,導致體驗人數不多。建議將攤位活動提前至第十五週,避開考試時段,提高 活動參與度。 | |||
佐證資料 (含活動剪影) | 1.活動照片原始檔案至少提供8張,並請篩選具代表性之照片呈現即可,圖片內容說明
請直接命名為檔名。
2.課程教材、海報、課程學習單或具體成品等
3.若上述檔案容量較大,請上傳至雲端並提供下載連結
4.如有校內/校外之新聞稿,請提供新聞稿網頁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