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案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 ||||||||
補助課程類別 | □通識實踐課程 ■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 □微學分課程 | □AI導入課程 □業師協同教學 □跨域共授課程 |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
| ||||||
課程名稱 | 咖啡後製困境及解決方法 | ||||||||
授課教師 | 主授:蔡元卿 共授: | 開課學期 | 113-2 | ||||||
聯絡電話 | 052717397 | yctsai@mail.com.ncyu.edu.tw |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修課人數 | 生理男 | 9 | |||||
生理女 | 21 | ||||||||
其他 |
| ||||||||
結案報告公開 | 本人同意將結案報告書公開於高教深耕計畫相關網站。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 |||||||
關鍵能力 | □STEAM領域 □人文關懷 | □跨領域 □問題解決 | □自主學習 □社會參與 | □國際化 | |||||
教學活動類型 可複選 | □講授法 □課堂實作,主要由學生自行操作、討論、完成之實作任務。 □課程專題實作,需於期末提出專題報告/成果發表/展演等教學活動 □場域/產業/服務專題實作,於產業/社區等真實職場情境進行之專題實作,如實習專題或產品製作等。 □線上課程,如磨課師、開放式課程等由線上進行教學與評量之課程類型。 □數位學習科技輔助,如採用線上課程平台、線上評量、AR/VR等科技進行教學活動。 □延伸教學活動,如於暑假設計場域實習課程,協助學生將課堂成果進一步發展參與競賽等。 □其他,請說明: | ||||||||
課程執行場域 | □實體教室 □實體教室+線上教學 □實體教室+校內實習場域 □實體教室+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等大學課室外場域) □校外場域+線上教學 □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場域或合作夥伴場域) | ||||||||
課程目標 及內容 | 本課程主要戶外實習場域為櫻桃果咖啡莊園。櫻桃果咖啡莊園位於雲林縣古坑鄉,占地約四至五公頃,腹地廣闊,園區內種植多種咖啡品種與多樣植物,呈現出豐富多元的農業生態。
實習課程中,在莊園主的帶領下,同學們實地參觀了整個咖啡田區與後製加工廠。過程中,莊園主詳細介紹各式後製處理流程與工廠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循序漸進地引導同學們深入了解咖啡的後製過程——從咖啡漿果的採摘、去除果肉、脫皮脫殼、發酵處理等每一個環節,讓學生對咖啡豆的轉化歷程有具體且全面的認識。
此外,課程也設計了動手體驗的環節,讓同學們使用手持陶罐進行簡易烘豆,並學習如何沖煮出一杯風味均衡、口感細緻的咖啡。透過這一系列從農場到餐桌的實作體驗,學生不僅掌握了咖啡製作的核心知識,也加深了對農業、食品加工與品飲文化的理解與興趣。
| ||||||||
具體措施與 亮點成果 | 建議方向:
| ||||||||
檢討與建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