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 ||||||||||||
成果類別 | ■講座 □工作坊 □課程 □會議 □參訪 □____________ | ||||||||||||
分項計畫名稱 | 國際大師講座 | ||||||||||||
活動名稱 | (英)International Horizon and Movements: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 Learning Experiences (中)國際視野與文化交流 ──我的外語學習與國際移動經驗 | ||||||||||||
活動日期 | 2025.06.04 | 活動時間 | 15:00-17:00 | ||||||||||
承辦單位 | 中國文學系 | 活動地點 | 民雄校區人文館 J103 | ||||||||||
結案報告公開 | 本人同意將結案報告書公開於高教深耕計畫相關網站。 | ||||||||||||
*請檢附活動簽到表佐證 | |||||||||||||
參加對象 | 教職員 參加人數 | 生理男 | 0 | 學生 參加人數 | 生理男 | 19 | 校外 參加人數 | 生理男 | 0 | ||||
生理女 | 1 | 生理女 | 13 | 生理女 | 1 | ||||||||
其他 |
| 其他 |
| 其他 |
| ||||||||
請勾選本次活動相關聯之項目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 |||||||||||
關鍵能力 | □STEAM領域 ■跨領域 □社會參與 | □人文關懷 □自主學習 ■國際化 | □問題解決 | ||||||||||
活動內容 | 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於乙已年端午節過後,再次結合國際處「國際大師」講座,邀請德國諾德豪森應用科學大學(Nordhausen Hochschule)國際處國際學生事務處專員Daniel Harder蒞臨演講,以「國際視野與文化交流──我的外語學習與國際移動經驗」(International Horizon and Movemen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Culture Communicating),分享其豐富的國際移動經驗,以及熱愛台灣的因緣以及體驗。 113-2第二場「歐洲漢學講座」於6月4日(三)嘉義大學民雄校區人文館J103舉行,以「現當代歐洲漢學」課程同學為主要聽眾,並有來自校外對漢學、德語與國際移動有興趣的聽眾參與。本次講座由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許尤娜助理教授主持,由國際事務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及台灣國立大學系統國際迴圈協辦。
講師簡介: Daniel Harder就讀杜賓根大學Uni Tübingen 韓文系,期間至韓國交換一年;後轉至柏林自由大學完成韓文學士(Freier Universität Berlin, Koreanistik )。後續到哥廷根大學取得德文與跨文化研究碩士(Uni Göttingen, Germanistik, Master),期間曾獲獎學金赴印度交換半年。
PPT要點 一、個人背景 2012年 - 技術和科學科目的 A-level 但由於學業成績和個人興趣,決定就讀語言/文化/人文學科 2012年 - 在圖賓根(Tübingen)大學韓國(語)研究 2013年 - 夏季首次東亞之旅 2014-15年 - 在韓國大田(대전/Daejeon)留學一年 2016年 – 轉學至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2016年夏季學期假期 2017年 - 學士學位和碩士課程 2018年 - 規劃碩士課程的海外學期 2019年 - 在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2020年 - 碩士學位與進入勞動市場 2020-21年 - 台灣打工度假一年 同時在台中擔任德文老師及學生輔導員 2022 年至今 - 回國搜尋進一步的觀點
二、我的工作內容和責任 1回答關於學習課程和國際學生入學的查詢 2處理交換學生的申請程序和支援 3關於學習組織和手續(簽證、健康保險、考試登記)的資訊活動 4協調一個專案和學生助理,目的是為國際學生創造額外的支援服務和社交活動 5保持與國際合作大學(歐洲和全球)的聯繫 6國際大學行銷,代表大學參加貿易展覽會(2023年 南美洲) 7在國際和跨文化問題上支援大學各部門和行政單位 8公共關係、維護和更新大學網站和流動性入口網站的資訊 9國際事務辦公室主管的代表
三、過渡至勞動市場的成功與失敗 1我們人文學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但是,您應該對工作(職位和薪水)有實際期望,隨著經驗增加,您可以要求更多 2由於社會過度學術化,學位的重要性低於相關工作經驗或專業知識 3大學培養的是科學領域的學術生涯,而不是實務領域的學術生涯 4如果對科學工作沒有興趣或天賦,那麼學術生涯可能沒有多大意義(以我為例) 5在我目前的工作中,軟性技能(如組織才能、專案管理或溝通技巧)幾乎與學業知識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越早學習或掌握這些技能就越好)
1我試著認真學習,但要順利通過學位課程並找到理想工作,光靠這一點是不夠的 2喜歡工作的多樣性和多樣性(每天的工作都不同) 4諾德豪森應用科技大學是一所規模很小的大學(2000 名學生,120 名員工) 6雖然有機會延長僱傭合約和晉升機會,但在今年年底要離開工作:
五、謝謝您的聆聽,我也有一些問題要問您: 1您為何選擇您的學位課程?這是正確的決定嗎? 2您對自己的未來或畢業後的職業有什麼期望?什麼對您來說重要,什麼不重要? 3您想如何達成目標?您如何面對失敗?您能為自己的成功做出什麼貢獻?
| ||||||||||||
執行成果 | 請敘述活動具體成效(如:參與者的收穫、回饋、反應,或Q&A問答紀錄等)心得回饋: Q&A來自亞洲大學的林同學,提問:德國人如何交朋友?如何展開一段友誼?
這學期的最後一次演講,讓我知道一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Daniel老師在世界各國遊歷,也學習到許多不同於自己國家的文化,並以自身的力量幫助其他外籍生,讓我非常欽佩,尤其是他所問的問題以及所提出的論點,讓我很是震撼,因為我從未思考過那麼多問題,他也讓我開始思考這一系列的問題以及審視自己。
一開始聽到講師是就讀韓文系的,其實心裡非常期待,想著可以試著用韓語和講師交流,但是後來發現講師的中文也很好,好像不太需要用到韓語跟英文來溝通。在演講過程中,講者介紹了自己的經歷,讓我非常的佩服,他自己一個去了許多國家,體驗當地的文化。也在求學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知識。自己也用自身的力量幫助許多學生,後來講者也提出了三個發人省思的問題讓我們思考,是一個讓我學習到很多的講座。
最後一次的演講由Daniel Harder老師所分享的《國際視野與國際移動》也讓我學習到許多課堂外的知識,雖然說這一堂是漢學,但能認識和衛禮賢先生同一國家的Daniel老師非常榮幸。在聽完老師的旅遊經歷後非常佩服。因為一個歐洲人在亞洲那麼多國家旅遊那麼多次,不但須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以及風俗民情,他也都一一克服。讓我最敬佩的是他在遠赴韓國留學時,並未將首爾選為留學的地點,而是選擇相對鄉下的大田讓自己可以處在全韓語的環境當中。是一個非常具挑戰性的選擇。喪我在未來如果有機會前往美國留學時也會學習Daniel老師的精神,讓自己可以更深入美國的文化與環境。增加自己的能力。也謝謝Daniel老師在演講最後提出的重點以及問題,讓我好好審視自己與這個科系的關聯以及如何加強自己的能力。這次演講稍微可惜的地方是遠本有計畫和Daniel老師用韓語簡單的溝通,但是還是會擔心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未能跨出那一步。
這次的講座題材我真的很期待,看到老師的時候我覺得老師超帥,而且還發了糖果給我們吃,超開心!聽講座的過程中,我了解到老師經常到不同國家玩,而且老師還學了很多不同國家的語言,例如韓語、日語、中文等,而且我覺得老師講中文超厲害的,他還說要學習一種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那個地方,例如要學韓文就去韓國留學等等,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但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如果有朋友陪伴還好,但是自己一個人然後又人生地不熟的真的會很無助,所以我覺得老師的勇氣值得我去學習。講座最後有提到學文學到最後如何在職場上發光,對於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而且找到自己想要前進的職涯道路更加重要,尤其我們是中文系的!出社會就是什麼工作都能做,也是什麼工作都不能做。希望自己也希望大家都能夠順利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這個講座真的很棒!我也從中學到很多。
1.課堂內外出現/想像過,印象最深刻/親炙的一位人物: Why?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堂課出現的講師Daniel,在他演講的過程中我明顯感受到儘管中文並不是他最擅長說出口的語言,但他仍然盡全力去表達想說的內容,很真實貼切地說出自己的國際交流的經驗。 2.如果可以,我希望…… 有機會真的可以在自己家鄉板橋區和Daniel更加認識,他的學識經歷跟我理想中的樣子也很相符。
今天是本學期最後一次上現當代歐洲漢學名著選讀,我非常期待關於德國學者的視角去看待關於國際視野與國際移動的影響。但今日最令我驚豔的內容並非是講師所說的內容,而是當他說起自己在大學學習範疇很廣泛也進行2~3次轉學更變主要專業科系,這段經驗我想是我現階段最需要聽到的內容以及是我最想了解到的部分。在講師Daniel身上我感受到一股很勇敢地展現,即便在台上講述中文時有些緊張使得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說,但他仍然會盡全力地去展現自己,絲毫不怯場。會後其實還想多跟講師互動請教,但礙於自己一時間也沒有把握能好好說出想表達的話,只好草草以邀約至家鄉板橋做結尾。若真有機會,自己真的很想去與外國學者對談交流,希望能把握好機會。(另外我是真心希望有機會可以介紹自己的家鄉板橋給外國朋友多認識)
這門課除了課堂學習,還安排了兩場國際交流活動,我覺得是整學期中最特別的經 驗。第一次是5月與傅敏怡教授面對面,他很親切,講話也不會讓人有距離感。雖然我英文不算很好,但我還是鼓起勇氣用英文向他介紹我們的課程內容,還問了他對中國書法的看法。他很認真地回答我,甚至還問我有沒有想過學德文,讓我開始思考未來是否有機會參與國際的研究計畫。 第二次是6月與德國碩士生 Daniel 的交流,我們全班提前準備了德文歡迎詞和小卡片,氣氛很溫馨。他的分享讓我知道,歐洲學生學中文也有他們的困難,比如語法和書寫,但他們仍然很努力,而且學習的方式很強調跨學科與實用性。跟他對話後我發現,我們也不輸他們,只要願意跨出去,就有很多可以交流的地方。 這兩次活動雖然都有點緊張,但我很珍惜這樣面對面用英文(甚至一點點德文)交流 的機會,發現只要敢說、敢問,對方都會願意聽,願意分享。我從中也學會怎麼用更 簡單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文化,這對未來的學術報告或國際交流都很重要。
參加場次 : 06/04 Daniel Harder 德國諾德豪森大學 Nordhausen Hochschule ─國際視野與國際移動 聽完Daniel 老師的分享,有一種人生選擇道路很廣的感受,像是Daniel老師想學韓文,就到了韓國留學,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回國,又對中文產生了興趣,開始去孔子學院求學。 從以前開始就很羨慕西方人身上的鬆弛感,想做什麼就去做,為什麼要顧慮那麼多事情,或把自己侷限。 例如Daniel 老師沒有一個固定的興趣,也不用有一個固定的興趣,甚至打工也都是各種都嘗試看看。 人生的容錯率本來就很高,生下來就是為了體驗的。聽完Daniel老師的演講真的感覺心情放鬆了一點,或許以後對自己的規劃也不用這麼緊張。
感謝您用心主持這場講座,讓我們有機會與傅敏怡教授和丹尼爾面對面交流,開拓視野、深受啟發。在您的引導下,整場活動流暢而充滿深度,也讓我們對漢學研究有了更多理解與想像。謝謝您一直以來對學生的耐心與支持,也謝謝您為中文系帶來這麼精彩的一場對話。
| ||||||||||||
檢討與建議 | 請說明執行時所遇到的問題與建議、教師或學生的變化等 一、講座時間不甚理想:配合講師來台時間,講座安排於6/4為期末考週,學生心理壓力較大,參與度受到限制。 二、建議:未來盡量避開期末考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