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巡禮-產業篇] 藝科同創・嘉義漫遊

     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案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補助課程類別

□通識實踐課程

■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

□微學分課程

□AI導入課程

□業師協同教學

□跨域共授課程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

 

課程名稱

 藝科同創・嘉義漫遊

授課教師

主授:胡惠君

共授:(無則免填)

開課學期

113-2

聯絡電話

05-2068186

E-mail

momo@mail.ncyu.edu.tw

開課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修課人數

生理男

3

生理女

16

其他

 

結案報告公開

本人同意將結案報告書公開於高教深耕計畫相關網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關鍵能力

□STEAM領域

□人文關懷

跨領域

□問題解決

□自主學習

□社會參與

□國際化

教學活動類型

可複選

講授法

□課堂實作,主要由學生自行操作、討論、完成之實作任務。 

□課程專題實作,需於期末提出專題報告/成果發表/展演等教學活動

□場域/產業/服務專題實作,於產業/社區等真實職場情境進行之專題實作,如實習專題或產品製作等。 

□線上課程,如磨課師、開放式課程等由線上進行教學與評量之課程類型。 

□數位學習科技輔助,如採用線上課程平台、線上評量、AR/VR等科技進行教學活動。

□延伸教學活動,如於暑假設計場域實習課程,協助學生將課堂成果進一步發展參與競賽等。

其他,請說明:場域參訪體驗

課程執行場域

□實體教室

□實體教室+線上教學

□實體教室+校內實習場域

□實體教室+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等大學課室外場域)

□校外場域+線上教學

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場域或合作夥伴場域)

課程目標

及內容

<課程目標>:透過實地參訪嘉義在地文化藝術與數位科技場域,引導學生以五感(視聽味嗅觸)啟動,去了解嘉義在地文化藝術、探索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並思考專業應用與在地文化創新的可能性。 
<課程內容>

認識嘉義在地文化藝術與數位科技發展,課程透過學生實地參訪與體驗,深入了解在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潛能。以嘉義地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表演團隊、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和回嘉創業雲端數位公司為場域觀摩對象。帶領學生先由表演藝術美學的認識,接著實際觀摩藝術結合數位科技之創新發展未來性與認識嘉義正積極培育學生新創團隊基地,最後來到數位雲端公司更直接體現從提案到實踐的過程,並親手實作藝術整合科技的可能性。

具體措施與

亮點成果

本次微學分課程參訪活動深獲學生好評,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們從三個場域中獲得了豐富的感官體驗與跨領域啟發。以下為學生回饋重點摘要:

  1. 跨域整合觀念的深化:學生普遍認為文化、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創造了嶄新的學習視野與應用潛力,突破了原有「科技歸科技、文史歸文史」的思維框架。對於文化可被再創造、科技可被人性化應用的理解明顯深化,激發了對跨域整合的高度認同與實踐意願。

  2. 五感體驗帶來多層次學習:三個場域但來豐富的視覺、聽覺與觸覺的互動,如布袋戲偶操控、3D列印筆創作、ARVR互動遊戲體驗,讓學生全方位感受文化科技的魅力。且學生多次提及「沉浸式」與「參與式」的學習經驗,認為這種感官激發式的課程方式,有效提升學習動機與記憶深度。

        
  1. 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三昧堂的參訪讓學生對布袋戲產生從「旁觀」轉為「共鳴」的理解,不僅欣賞其造型與技藝,更體會其文化價值與社會影響力。許多學生對於布袋戲木偶結合春仔花的應用,創造角色造型背後的文化意涵表達高度驚艷與敬佩,重新定義了傳統的美學可能。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的專案用AR技術過新年,以台灣傳統新年文化為主軸將廟宇、舞龍舞獅、放鞭炮、貼春聯等新年習俗轉化為互動體驗;《打鬼PÀ GUì》結合台灣民俗宮廟文化與靈異鬼屋的VR場景體驗身歷其境;一宇橙以八家將圖騰設計的「文化穿戴化」等,都是很棒的科技帶入,讓文化「活起來」的成功案例

  2. 數位科技應用的職涯啟發: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與一宇橙數位設計公司展示了AR/VR/XR等技術與文化內涵結合的應用場景,讓學生深感科技產業的多元發展與職涯可能性。有學生表示因此產生實習與求職的興趣,也明確意識到UI/UX設計、數位遊戲開發、互動設計等領域的重要性與未來性。

  3. 3D列印筆體驗科技創作的驚喜與挑戰:另學生最具共鳴與回饋熱烈的環節之一,在「一宇橙數位設計」的3D列印筆的創作體驗,許多學生過去僅從短影音中看過這項科技工具,首次親手操作時既新奇又充滿挑戰。一筆一畫的實作過程,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意與想像力,也真切體會到由虛構構思轉化為立體實體的過程之樂趣與成就感。儘管初次操作難以掌握筆觸與穩定性,但透過不斷修正與練習,學生不僅提升了手眼協調與空間構築的能力,也更理解創作中「細心」、「耐心」的重要性。整體體驗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科技創作的魅力,並啟發更多將藝術與科技融合應用的想像與實踐動機。

 

  1. 文化行動力與社會參與意識的提升:學生提及三昧堂的志工模式與文化外交角色,引發其投入文化推廣與志工服務的熱情,並期待未來能參與地方文化的保存與創新。多位學生在回饋中表達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將傳統與創新連結起來,顯示課程成功喚起學生的文化使命感與主體意識。

  2. 不同系所專業與文化科技的跨域連結:本課程共有來自11個系所的學生參與,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在參訪後皆主動思考所學與文化科技整合的未來應用。例如:應用歷史學系學生關注如何以歷史知識協助文化內容建構、發展沉浸式考古體驗。輔導與諮商學系學生思考結合感官體驗與心理療癒設計,以科技輔助促進情緒療癒與自我探索。視覺藝術學系學生深入探討角色設計、場景美術、互動展演等領域的應用潛能,期待能參與文化敘事與創意企劃。音樂學系學生則關注表演聲音與視覺整合對觀演經驗的提升與藝術感染力。資訊管理、食品科學、體育休閒等系所學生亦發想將科技、食品、健康與文化結合,打造創新型態的互動教育與行銷模式。


本次「藝科同創嘉義漫遊」課程不僅提供知識與技能的啟發,更促進學生對自我定位、跨域整合、文化實踐與未來職涯的多面向思考,展現嘉大學生對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潛力與行動能量。


檢討與建議

本次「嘉義巡禮產業篇|藝科同創嘉義漫遊」微學分課程規劃之初,即希望透過實地參訪形式,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場域,開啟多感官學習體驗,從文化、藝術、科技的融合中激發跨域思考與創新潛能。整體教學成果豐碩,學生參與熱忱高漲,回饋內容充實感動,顯示課程規劃方向正確,並確實引導學生從專業角度重新認識文化科技的發展趨勢與職涯可能。執行過程中亦有幾點檢討與未來可改善之處:

  1. 場域連結與交通安排挑戰
     
    三個參訪場域分別位於嘉義市與嘉義縣不同區域,地理位置分散,整日活動需跨區移動,時間安排與交通接駁壓力較大,部分場域也因為營運中而需克服干擾情境,需提早與單位溝通並調整進場動線與時程彈性。
  2. 教師與助教聯繫工作較繁雜
     
    為求活動順利推進,教師與助理須在行程前密集聯繫場域窗口、規劃動線與教學流程,現場亦需同步紀錄與引導學生觀察學習重點。另因為是外出課程活動,中午用餐需幫學生代訂餐點,因修課名單確認時間較晚,助教與學生傳達聯繫上有時間壓力和擔心訊息傳達落差。
  3. 場域業師的無私投入令人感動
     
    特別感謝三個場域(#三昧堂、#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一宇橙數位設計)對嘉大學生的高度重視與深度分享,場域經營負責人都親自講課導覽,並都派出多位工作人員全力協助本課程進行,更針對學生背景設計體驗內容,展現地方產業對教育連結的誠意與價值。未來建議可持續培養場域與學校的長期合作機制,發展更多專案式學習機會。
  4. 報名與出席管理機制之建議
     
    嘉義巡禮系列課程開放報名時秒殺額滿,顯示嘉義巡禮微學分深受學生期待與肯定。期間有不少學生於未報名到會一直私下詢問授課教師能否加簽參與。然而,由於學校控管機制明確,教師端無法擅自加簽,想上課的學生無法參與。但值得檢視的是,少數已獲錄取名額的學生最終卻未出席,形成教育資源分配與場域接待準備上的浪費,實屬可惜。未來如何強化報名與出席管理制度,與設定候補機制,應可再商討。

總結而言,本次課程成功實踐以文化與科技為主題的跨域產業導向學習目標,不僅拓展學生專業視野,也讓教學現場展現出更多創新能量。

佐證資料

(含活動剪影)

  1. 活動照片原始檔案至少提供8張,並請篩選具代表性之照片呈現即可,圖片內容說明請直接命名為檔名。

  2.課程教材、海報、課程學習單或具體成品等

  3.若上述檔案容量較大,請上傳至雲端並提供下載連結

   4.如有校內/校外之新聞稿,請提供新聞稿網頁連結。
 
<新聞稿> https://www.ncyu.edu.tw/ncyu/Subject/Detail/221008?nodeId=835 
 
傳統藝術遇上數位創新 嘉大微學分課程開啟文化實作新視野











 

 

科技創新基地_投影藝術作品欣賞.jpeg
 科技創新基地_投影藝術作品欣賞.jpeg
科技創新基地_VR體驗.jpeg
 科技創新基地_VR體驗.jpeg
一宇橙_3D列印筆體驗.jpg
 一宇橙_3D列印筆體驗.jpg
一宇橙_VR實境遊戲體驗.jpeg
 一宇橙_VR實境遊戲體驗.jpeg
三昧堂_布袋戲偶操作練習.jpeg
 三昧堂_布袋戲偶操作練習.jpeg
一宇橙_大合照.jpg
 一宇橙_大合照.jpg
三昧堂_大合照.jpeg
 三昧堂_大合照.jpeg
科技創新基地_大合照.JPG
 科技創新基地_大合照.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