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實踐課程:微生物與生活

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成果類別

講座 □工作坊 課程 □會議 □參訪 □____________

分項計畫名稱

A3-2通識深化多元學習:通識實踐課程

活動名稱

微生物與生活

活動日期

112學年度第2學期

活動時間

每周一下午15:20-17:20

承辦單位

嘉義大學

活動地點

嘉義大學

*請檢附活動簽到表佐證

參加對象

教職員

參加人數

1

學生

參加人數

35

校外

參加人數

0

請勾選本次活動相關聯之項目(勾選數量不限,若無可不勾選)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關鍵能力

STEAM領域

跨領域

社會參與

人文關懷

自主學習

國際化

問題解決

活動內容

先以課程教學的方式讓同學對微生物有基礎的概念之後,配合動手實作的實驗課程以不同面向帶領同學接觸、感受生活中常見的微生物(分解盤、手拓印……等),並以製作食品(康普茶、優格、天貝、納豆)來讓大家了解,微生物不僅僅只對健康有影響,運用得當甚至可以為食品增添風味,最後讓同學們試吃比較自製與市售的風味之不同,使同學思考、比較以將本學期所學融會貫通。

執行成果

期末最後的課程讓同學以分組上台分享每人的心得,同學回饋了許多關於自己動手製作食品的有趣之處,例如:有同學說在接觸該課程前並不敢嘗試納豆,甚至根本不知道天貝這類型的發酵食品,但通過親手製作、調理品嘗後,許多同學表示風味意外的不排斥;有些同學回饋說很意外優格有辦法自己製作,並且以後也想在家中嘗試;在測試過環境周圍落塵、手拓印後同學也回饋到理解了洗手以及清潔的重要性。

檢討與建議

(課程反思檢討)

反思檢討(此部分請授課教師填寫授課之心得、感想與建議及所遇到的問題、教師或學生的變化等):

說明:請依據平時授課感受及回饋資料(如:滿意度問卷結果等),對該課程開設情形進行檢討(如:該如何改善?;課程內容是否合乎修課學生需求?與修課學生互動是否良好?)

 
本課程因實作體驗的設計,因此限定35人為修課人數上限。參與同學來自不同科系,因此透過分組方式,讓不同科系同學透過小組合作、互相討論等方式,自不同專業科系的角度,共同體驗微生物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多數同學透過體驗報告的心得繳交,表示多數贊同並滿意課程內容所提供的體驗;課程TA的協助體驗活動的流暢,更是讓同學迅速進入體驗情境的重要助力。本學期參與者,絕大多數均按時出席課程活動,顯示對於課程內容參與的期待。透過學習心得的反饋,了解多數同學透過本課程,有效的提升對於微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認識,透過實驗的設計,實驗的結果也可回應到日常生活中,與本課程的執行目標符合。

佐證資料

請依序填寫檢附資料,如:學生作品、上課講義、問卷與滿意度分析表、教學助理學習心得、活動紀錄,並附上相關上課成果紙本書面資料……

讓同學通過實際操作革蘭氏染色熟悉原理、步驟。.jpg
 讓同學通過實際操作革蘭氏染色熟悉原理、步驟。.jpg
讓各組同學比較不同菌種以及基質的組合搭配所製成的優格風味。.jpg
 讓各組同學比較不同菌種以及基質的組合搭配所製成的優格風味。.jpg
同學繪製出的產色菌盤結果。.jpg
 同學繪製出的產色菌盤結果。.jpg
以牙籤沾點、畫線等不同方式創作產色菌盤。.jpg
 以牙籤沾點、畫線等不同方式創作產色菌盤。.jpg
以棉花棒取樣環境微生物與手指壓印的方式讓同學了解平時清潔的重要性。.jpg
 以棉花棒取樣環境微生物與手指壓印的方式讓同學了解平時清潔的重要性。.jpg
讓同學試吃比較自製與市售被調理後風味的差別。.jpg
 讓同學試吃比較自製與市售被調理後風味的差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