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案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 ||||||||
補助課程類別 | □通識實踐課程 ■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 □微學分課程 | □AI導入課程 □業師協同教學 □跨域共授課程 |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
| ||||||
課程名稱 | 走讀嘉義醫館與醫療文化 | ||||||||
授課教師 | 主授:郭至汶 共授:(無則免填) | 開課學期 | 113-2 | ||||||
聯絡電話 |
| ab0983457691@gmail.com |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修課人數 | 生理男 | 5 | |||||
生理女 | 15 | ||||||||
其他 |
| ||||||||
結案報告公開 | 本人同意將結案報告書公開於高教深耕計畫相關網站。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 |||||||
關鍵能力 | □STEAM領域 ■人文關懷 | □跨領域 □問題解決 | □自主學習 □社會參與 | □國際化 | |||||
教學活動類型 可複選 | ■講授法 □課堂實作,主要由學生自行操作、討論、完成之實作任務。 □課程專題實作,需於期末提出專題報告/成果發表/展演等教學活動 □場域/產業/服務專題實作,於產業/社區等真實職場情境進行之專題實作,如實習專題或產品製作等。 □線上課程,如磨課師、開放式課程等由線上進行教學與評量之課程類型。 □數位學習科技輔助,如採用線上課程平台、線上評量、AR/VR等科技進行教學活動。 □延伸教學活動,如於暑假設計場域實習課程,協助學生將課堂成果進一步發展參與競賽等。 □其他,請說明: | ||||||||
課程執行場域 | □實體教室 □實體教室+線上教學 □實體教室+校內實習場域 ■實體教室+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等大學課室外場域) □校外場域+線上教學 □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場域或合作夥伴場域) | ||||||||
課程目標 及內容 | 課程目標: 1.認識嘉義地區的在地歷史與文化資產 培養學生對嘉義地方歷史建築(特別是老醫館)的理解與關懷,從中認識城市發展脈絡及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2.強化歷史應用與地方創生的實務連結 透過實地踏查與觀察,了解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與社區營造的實際案例,深化應用歷史的能力與視野。 3.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與田野觀察能力 透過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與批判能力,並能以書寫方式表達對歷史空間與文化的反思。醫館的踏查與文化解讀 內容: 1.參訪如「弘仁醫館」與「朴子清木居醫館」等具代表性的老醫館,觀察其建築風格、歷史背景與文化活動。 2.歷史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探討 探討老醫館如何透過創意方式(如結合詩社、茶文化、下午茶館經營等)轉化再生,成為活化地方的重要元素。 3.地方文化與醫療歷史的關聯分析 了解老醫館與嘉義地區醫療文化的演變關係,思考其在不同歷史時期(清代、日治、現代)所扮演的角色。 | ||||||||
具體措施與 亮點成果 | 優秀學生學習單內容擷取: 林裕堂同學: 「本次參訪的弘仁醫館,具備了傳統與創新,具備活化老建築再造的特色...更結合活泉尋鷗詩社不定期的活動讓醫館名聲遠播,增加人們對醫館的印象。」 戴秀安同學: 「一開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唱了一首詩來迎接我們的到來,之後甚至還請我們喝茶,馨香而純粹。就如同老醫館在台灣的存在一樣,茶具用的很是高級,不讓我增廣了見聞,還讓我們看見老醫館對我們到來的鄭重...一整個『上午茶』的氣氛」 邱逸柔同學:「我的科系是音樂系,主修中提琴,在參與本課程後,我發現我的專業領域可以和許多在地歷史文化及醫療做表演的連結。例如清木屋老醫館,他們在醫館前舉行室外音樂會...可以挑選一些老歌、日治時期的演歌,或是阿公阿嬤們很喜歡的台語民謠...這些曲目不僅具有歷史的情感連結,還能與在地居民及觀光客產生共鳴。」 | ||||||||
檢討與建議 | 在活動開始前可以先將即將探訪的醫館資訊給同學,使他們能先對醫館產生初步認識及好奇,在與講師互動時能提出更多想法或提問。 | ||||||||
佐證資料 (含活動剪影) | 活動剪影已上傳至雲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