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巡禮] 六腳與朴子:蒜糖及藍染的文化路徑與社區力量

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案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補助課程類別

通識實踐課程

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

微學分課程

□AI導入課程

業師協同教學

跨域共授課程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

 

課程名稱

嘉義巡禮─六腳與朴子:蒜糖及藍染的文化路徑與社區力量

授課教師

主授:莊淑瓊

共授:(無則免填)

開課學期

113-2

聯絡電話

0934335777

E-mail

allychuang@mail.ncyu.edu.tw

開課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修課人數

生理男

5

生理女

21

其他

 

結案報告公開

本人同意將結案報告書公開於高教深耕計畫相關網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關鍵能力

□STEAM領域

人文關懷

跨領域

問題解決

自主學習

社會參與

國際化

教學活動類型

可複選

講授法

課堂實作,主要由學生自行操作、討論、完成之實作任務。 

課程專題實作,需於期末提出專題報告/成果發表/展演等教學活動

場域/產業/服務專題實作,於產業/社區等真實職場情境進行之專題實作,如實習專題或產品製作等。 

線上課程,如磨課師、開放式課程等由線上進行教學與評量之課程類型。 

數位學習科技輔助,如採用線上課程平台、線上評量、AR/VR等科技進行教學活動。

延伸教學活動,如於暑假設計場域實習課程,協助學生將課堂成果進一步發展參與競賽等。

其他,請說明:

課程執行場域

實體教室

實體教室+線上教學

實體教室+校內實習場域

實體教室+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等大學課室外場域)

校外場域+線上教學

校外實習場域(包含業界、社區、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場域或合作夥伴場域)

課程目標

及內容

課程目標:

別讓專業知識孤立,應使其與生活經驗連結。

透過與生活連結,讓文史的理解過程變得活潑生動,對在地歷史及文化有更廣泛與深層的認識,建立更深刻的人文關懷及更寬廣的文化史觀,厚植現代公民之文史素養,創造融合三生的文化新概念,刺激文化創發構思。

 

課程內容:

路線規劃:

蒜頭糖廠聚落(製糖博物館之參訪需視營運現況而定)及日式宿舍群導覽(糖業文化路徑+影視文化產業)+用九柑仔店(社區營造點+影視文化產業)+立青工作室(文化產業)+朴子好書室(藍染文化路徑+在地關懷長照+在地創生)+工廠村笑瞇瞇懸絲偶劇團(社區營造)

 

課程教育意涵及反思學習:

1.認識製糖廠與聚落發展:臺灣早年種植甘蔗製糖出口貿易,糖業為重要產業,嘉南平原更是種植大片的甘蔗田。嘉義縣有許多土地所有權屬於台糖公司。這條壯遊旅程透過蒜頭糖廠介紹學員認識日治時期蔗糖產業供應鍊,以園區內日式宿舍群為起點講述過往的住居與生活型態及其如何連結到現今的工廠村聚落。專人導覽解說聚落發展人文歷史輔以園區地圖、五分車路線圖等。五分車為昔日糖業運輸鐵道,載甘蔗不載人,藉由搭乘五分車讓學員彷彿透過時空穿越,看盡糖廠的前世今生。歷史感十足的遊程與文史解說協助學員實際感受社會變遷及發展,引導學員建立產業史觀,是學員跨領域學習的絕佳場域。

2.文資課題的思考:台灣許多老屋,因為官方廢棄、民間轉售,最終都走上拆除命運。在學員認識蒜頭糖廠日式宿舍群建築的特性與歷史後,藉由開放式案例討論,讓學員思考文化資產保留課題。

3.發現戲劇與生活的連結:影視產業是文化產業重要一環。在現今影音串流平台當道的影視產業潮流中,IP成為關鍵的價值。名人鄉野軼事,多讀多看多聽多體驗,是學習的法門,是累積文化內涵的必要途徑,文化刺激更是IP創發力的起點,堆疊文化的既視感,我们將引導學員討論劇本故事創發的可能性。

4.從社區營造到社會企業與地方創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是有價值的,白金人口本應是這個社會的珍貴人力資產。可惜都市化與人口結構的改變,拉開世代的距離。在台灣中南部的農村中,我們在六腳鄉工廠村蒜頭糖廠園區內的村落觀賞笑瞇瞇懸絲偶劇團,感受蓬勃的「高年級實習生」的生命力,操偶之後特別理解為何須向銀髮致敬,向白金人口取經,理解世代差異,學習尊重生命經驗,同時思考如何應對像海嘯般襲來的人口老化浪潮。

5.行程中也到朴子好書室,獨立書店以及長照聚點共生的營運空間,認識社區的力量以及社會企業對社會理念實踐的歷程。

6.立青工作室,創辦人具有20幾年製偶資歷的社區工藝職人。是笑瞇瞇偶劇團的啟蒙指導老師及製偶師。懸絲偶文化瀕臨消失,嘉義大學為傳承及創新懸絲偶多元價值,透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正在推動懸絲偶特色文化在地產業化,立青工作室是懸絲偶文化產業生態圈的一個關鍵節點。

 

具體措施與

亮點成果

    本次課程透過社區達人的導覽,讓學生發現原來熟悉的街道背後藏著的許多故事。如潭墘社區的交趾陶工藝、用九柑仔店的戲劇拍攝現場,觀看其別具一格的社區特色;如朴子老街的藍染產業、第一市場的變遷、東亞旅社的歷史,建築、空間和人的連結;糖廠的建築群、在地青年的手作體驗,在在傾訴著本課程講述的核心,不只是冷冰冰的歷史,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痕跡。

    第一站為潭墘交趾陶工作室的導覽,作為緊鄰糖廠的社區,他們仍保有自己文化的獨特性,以職人工藝帶動社區青年回流,目前也已籌備駐村藝術家進駐,定期舉辦文藝活動、市集。隨後,導覽學員們到曾作為影視拍攝地點的用九柑仔店,講述老中藥行改建成社區特色地標的過程。第二站是立青工作室,懸絲偶職人黃憲章老師講解著懸絲偶的藝術定位、表現形式,並帶領學員們嘗試操控懸絲偶走路,看似簡單的動作,仍使學生們花了不少時間學習,認識到這是一門不簡單的工藝,感受著職人對其的執著,以及作為地方特色的價值。

  接著到朴子好書室,學員親手播下木蘭種子,參與木藍的復育工作,為藍染產業注入新力。好書室的青年導覽員亦熱心地講解書店的服務範圍,不僅包含售書、讀書會、定期講座,還提供長期照護空間;緊隨其後的遊程是走訪朴子老街,特別是藍染路徑,整齊劃一的街道與陳舊的古樸建築,讓學員們能放慢腳步,細細體會過去居民生活的方式、步調。最令本次遊程意外的,便是東亞大旅社的「東亞阿嬤」,不僅贈送每位學員手作布袋,更開放學員進入東亞旅社,看著與如今迥異的建築風格、壁畫、磁磚,學員們紛紛望而興嘆,久久不能自已,為整段遊程增加一段有趣小插曲。

    午後返回糖廠,進行藍染實作,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藍染手巾,成品令人十分滿意。等待染布晾乾的時間,蒜頭蔗糖文化園區的日式宿舍群的導覽開始,在專業且土生土長於糖廠的導覽老師引領下,學員深入了解過往居民的生活方式,並思考這些生活型態如何影響今日聚落的發展,從聚落建築的演變延伸至人文歷史脈絡親身感受社會與時代變革下的聚落演化與生活軌跡。

    遊程的最後,學員們到工廠村配天宮旁觀賞笑瞇瞇懸絲偶劇團表演,看著佝僂著身軀的爺爺奶奶們在表演開始後,個個大顯身手,專注地操弄著懸絲偶的神情,不只展現懸絲偶的精妙,同時也展現著工廠村居民的韌性。

檢討與建議

學生們對於本次行程安排皆表示非常滿意,對於更深入了解每個遊程節點的內涵也展現熱忱,美中不足的是要看的實在太多,即便路線的安排緊湊且馬不停蹄,整趟遊程之後仍顯得意猶未盡。

學生反餽

 

 

 

 

 

 

 

 

 

 

 

 

 

 

 

 

 

 

 

 

 

 

 

 

 

 

 

 

 

 

 

 

 

 

 

 

 

 

 

 

 

 

 

 

 

 

 

 

 

 

 

 

 

 

 

 

 

 

 

 

 

 

 

 

 

 

 

 

 

 

 

 

 

 

 

 

以下擷取部分修課學生反餽

修課學生1:1105029

修課學生2:1115054



修課學生3:1113700

我本身是嘉義人,住在嘉義市,國高中同學中有朴子人,

所以我並不是第一次來到朴子,但確實是第一次深入地「探索」這個城市。市

場頂樓的秘密基地、東亞阿嬤的善舉、好書室內的導覽姐姐和懸絲偶長輩們的

朝氣……往後再來朴子的時候,我也能向別人介紹這裡的美好,很開心能藉由

本次課程收穫這段特別的回憶。

 

修課學生4:1113706

用久柑仔店原本因為颱風地震一度倒塌,當地居民聯合重建,之後變成電影拍

攝場景,展現了生命的韌勁,潭墘社區有結合當地特色,發展了文藝觀光,朴

子書室推廣合作,轉型成功,這些都離不開大家對這片土地的愛。朴子市場雖

然規模縮小,但還是很熱鬧,從公廟延伸,裡外都是攤商。立青工作室的牽絲

偶也是一代代傳承,給叔叔阿姨們有新的動力,透過表演創造新價值,而糖廠

是從日治時期到現在,從對台灣剝削的歷史印象,到重新利用,發展成大家記

憶中吃冰的好所在。這些都表示著台灣的草根性,課本上的池袋轉型、駁二廢

物利用貨櫃成文藝展覽,以及許多我聽過卻沒親眼看過的地方,躍然紙上。

**前面也說我是都是小孩,所以其實沒什麼社區的概念,跟鄰里也不熟,很少出

門,像這樣一步一腳印丈量土地是很少見的機會,可以說是把我整個月的運動

量都消耗了,而切還參觀了時代遺留的產物,東亞大旅社的樓梯真的有點恐怖,

總之是很特別的經驗,而且很有趣,我回到家時都還很有精神,不會昏昏欲睡。

 

修課學生5:1114312

進入朴子第一市場時,就被那香噴噴的食物味給吸引,從外觀上看去感覺沒什

麼,直到實際走入之後才發覺它的特別之處,第一次看到市場的樓上居然有住

人,而且建築內部設計的樣子像極了港片中才會出現的場景,讓我大吃一驚,

腦中不禁浮現出電影的場景,到了頂樓之後聽導覽姐姐的介紹後才知道原來這

邊以前是商港貿易的重要所在地,讓我對朴子這個地區有更深的了解,後來聽

說第一市場的麻糬十分有名,不過看到排隊的人龍綿延就沒有去排隊,現在想

想覺得好可惜,下次有充裕的時間肯定去嚐鮮一下。 

東亞旅行從外觀就讓我覺得很氣派,從門前的歐式柱子一直到招牌都能讓我想

像到當年東亞旅社興盛的樣子,然而特別感謝東亞阿嬤送我們每人一個精美手

工提袋,還讓我們進去參觀,雖然內部裝潢已經老舊斑駁,不過卻讓我看到原

來當年的房間是這樣規劃以及浴缸上獨特的磁磚都有著濃濃的歷史氣息,如果

能重新整理起來,發展成文藝旅館,讓來旅遊的遊客不僅能夠有地方可以休憩

還能了解當地的歷史。

在六腳的笑瞇瞇懸絲偶體驗區讓我知道原來有這麼多阿公、阿嬤在推廣、保留

懸絲木偶的文化,讓它能夠不再時代的更迭之下而絕跡,其中我看到阿公、阿

嬤們精彩的表演,可以說是讓我看的目不轉睛,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讓我們哄堂

大笑沈浸其中,後來聽到團員中有一名阿嬤已經七十多歲還會使用社群軟體來

社企理念實踐做行銷、公關,真的好厲害,很欣賞阿嬤能夠活到老學到老、與

時俱進,不會固步自封,反而善用現代科技來推廣、保留這個傳統文化,這點

值得我去學習。 最後去的蒜頭糖廠讓我知道當時製糖的歷史,還有看到當時的

廠長所居住的地方是多麼的豪華,簡直跟現代的豪宅一樣,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

那裏居然有防空洞,而且保存得很好到現在還可以走,不過這次沒有搭到糖廠的

五分車覺得好可惜,也想乘坐五分車去看過去採集甘蔗的地方、場景。

 

朴子好書室做木藍復育.jpg
 朴子好書室做木藍復育.jpg
走過藍染路徑後,同學們體驗手作藍染.jpg
 走過藍染路徑後,同學們體驗手作藍染.jpg
觀賞懸絲偶戲後,同學們體驗操偶.jpg
 觀賞懸絲偶戲後,同學們體驗操偶.jpg
立青工作室懸絲偶介紹.jpg
 立青工作室懸絲偶介紹.jpg
糖廠園區導覽解說.jpg
 糖廠園區導覽解說.jpg
潭墘社區用九柑仔店合影.jpg
 潭墘社區用九柑仔店合影.jpg
笑瞇瞇懸絲偶劇團觀賞表演合影.jpg
 笑瞇瞇懸絲偶劇團觀賞表演合影.jpg
東亞旅社與阿嬤合影,每個同學得到旅社阿嬤的手工車縫提袋一個。.jpg
 東亞旅社與阿嬤合影,每個同學得到旅社阿嬤的手工車縫提袋一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