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教深耕A主軸自主學習成果展現週成果報告表
一、基 本 資 料 | ||||||
申請單位 | 鳳鳴雅集 | 案件編號 | 114-A03 | |||
執行學期 | 113 學年度 第2學期 | 指導老師 | 曾金承 | |||
活動名稱 | 長輩、關懷與漆扇 ──「漆扇輕搖傳雅韻」 | 送件日期 | 114年04月 日 | |||
活動時間 | 114年3月11日9時起 ~ 114年3月11日10時止 | |||||
活動負責人/ 學號/聯絡電話 | 總召:甘濟豪 副召:辛晏榕 | 活動地點 | 聖馬爾定長照站(嘉義市東區民權路 52 之 9 號) | |||
二、參加人數(次) | ||||||
工作人員 | 校內:7人(男4人;女3人) 校外: 0 人 | 活動參與者/被服務者 | 校內: 0 人 校外: 17 人 | |||
壹、活動準備期
活動名稱:長輩、關懷與漆扇──「漆扇輕搖傳雅韻」
活動宗旨:關懷不應僅止於血緣之親,更應擴及社會中的每一位長者,作為以古典文化為核心的社團,我們深信傳統文化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本次活動以「漆扇」為媒介,結合非遺技藝與敬老精神,此外更結合英語手指操歌曲,希望能讓長輩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接觸英語,增強對外語的學習興趣與記憶。期望透過與長者的互動,讓跨世代的生命經驗在創作中交織,綻放出溫暖而深刻的文化之光。
主辦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承辦單位:國立嘉義大學鳳鳴雅集
活動時間:中華民國114年3月11日09 : 00 ~ 10 : 00
活動地點:聖馬爾定長照站(嘉義市東區民權路52之9號)
聯絡資訊:甘濟豪
活動參與對象與人數:聖馬爾定長照站長輩,共17人
工作人員:
組別 | 負責人 | 負責項目 |
總召組 | 吳宇雙 | 1、安排活動流程。 2、確定各組任務進度。 3、與協辦單位進行連絡。 |
教學組 | 謝旻育、簡敏盛 | 1、帶動長輩進行手指操。 2、教學長輩如何製作漆扇。 3、整場活動的總教學負責人。 |
機動組 | 甘濟豪、辛晏榕 林子傑、劉卉羚 | 1、活動攝影。 2、協助其他組別進行活動。 3、處理活動當天的突發情況。 |
總務組 | 沈郁翔 | 1、管理記錄活動開支。 2、購買上課使用之器具。 |
貳、活動執行期
(一)執行內容概況說明:
一、手指操
為響應雙語政策,巧妙結合英語元素,在手指操環節,選用經典英文歌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編排簡單動作,先由現場活動主持人上台播放英語歌曲,跳一次示範舞蹈,再邀請長輩一同加入其中,長輩跟隨音樂節奏伸展手指,同時自然記憶簡單詞彙,不僅降低長輩對英語的陌生感,更能帶動身體以及現場活動氣氛,為接下來的主軸漆扇做準備。
二、漆扇
活動以漆扇製作為核心,採取解說教學和實作引導的雙軌模式。在教學環節中,先由主持人以簡報與實物展示,說明材料製作與製作流程,在主持人說明結束後,現場將交由臺下機動組與教學組人員,協助長輩挑選顏料、細節指示,最後完成漆扇製作。
(二)活動執行特色:
透過情境式語言學習:將英語融入手指操並搭配肢體示範,避免機械式記憶,並且選用簡單英文詞彙強化雙語認知,此外社員還協助長輩在漆扇上寫下英語名言詩句與祝福語,在活動結束過後,長輩聊天時提及「原來英文沒那麼可怕」「下次想學更多英語歌曲」,反映對語言學習的態度轉變;對社員而言,此經驗深化其「雙語教學適應力」,未來可應用於其他高齡教育場域。
長照站長輩多有滿足社交需求的需要,活動提供「文化參與」與「社會連結」,透過漆扇教學,社員與長照站建立合作管道,由此良好經驗後,將會更有益於促進社團成員投入高齡文化服務。
參、活動成果及活動效益(包含質化及量化成果)
活動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情形:
□1.消除貧窮 □10.減少不平等
□2.消除飢餓 □11.永續城鄉發展
□3.良好健康與福祉 □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 4.優質教育 □13.氣候變遷行動
□5.性別平等 □14.海洋生態
□6.潔淨水與衛生 □15.陸域生態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16.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8.尊嚴就業與經濟成長 ■ 17.夥伴關係
□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活動培養哪幾項系核心能力(可跨學系詳列相關核心能力):
(一)雙語教學實踐能力
活動設計將英語學習有機融入傳統工藝教學,學生需運用「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法」,設計符合高齡者語言程度的教學策略。例如在手指操時,我們透過肢體語言和重複練習等方式強化記憶。這種情境化語言教學實踐,培養將語言學理論應用於真實教學場域的能力。
透過觀察長輩對英語元素的接受度,學生實際體驗「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敏感度」重要性。例如發現以懷舊英文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進行手指操時,長輩參與度明顯高於現代流行樂。這種田野經驗使學生超越課堂理論,培養「根據受眾背景調整教學內容」的專業素養,為未來從事語言教育或文化工作奠定實務基礎。
(二)跨世代教育能力
活動要求社團成員同時指導長輩與協調青年志工,培養「雙向領導」之經驗,對長輩更採用「陪伴式教學」:透過「示範、觀察、引導」三階段策略,先完整示範單一技法步驟,靜候長輩觀察理解後,再以開放式提問(如「您覺得這裡用什麼顏色合適?」)鼓勵自主嘗試,並讓在場協助社員判斷介入時機當長輩猶豫下筆時能耐心等待而非代勞,當志工過度積極時能適時提醒「陪伴重於完成」,最終達成「長輩自主創作」與「志工能力成長」的雙重目標。
自主學習反思:
透過本次「漆扇輕搖傳雅韻」自主學習活動,我深刻體悟到跨世代文化傳承的豐富內涵與實踐智慧,最珍貴的學習在於人際互動層面,在與長輩的溝通上懂得需留有幾秒的反應時間,並且學會等待,這場跨世代對話給我最珍貴的啟示是:真正的溝通不在於「教」,而在於「學」。真正的學習是雙向流動的過程,當我蹲下身來與長輩平視對話時、當我放慢語速配合阿嬤的理解節奏時,我才真正明白「有效關愛」的深意──不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建立平等的交流空間。
這場自主學習帶給我的,遠超過預期的技藝教學經驗。它重塑了我對「老」與「學」的認知──老化不是能力的退化,而是表現形式的轉化;教學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世代智慧的循環。現在我更能敏銳讀懂長輩未說出口的需求,也學會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到平衡點。這些能力,將成為我未來從事文化工作的珍貴資產,而那份在顏料香中建立的跨世代情誼,更是無可替代的生命禮物。
成果創意展現方式:繳交數把漆扇、教學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