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 |||||||||
成果類別 | □講座 □工作坊 R課程 □會議 □參訪 □____________ | |||||||||
分項計畫名稱 | A2-1嘉義巡禮在地鏈結 | |||||||||
活動名稱 | [嘉義巡禮] 中海拔大凍山生態之旅 | |||||||||
活動日期 | 2024/10/19 | 活動時間 | 07:30-16:30 | |||||||
承辦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活動地點 | 嘉義縣阿里山鄉頂湖大凍山 | |||||||
*請檢附活動簽到表佐證 | ||||||||||
參加對象 | 教職員 參加人數 |
| 學生 參加人數 | 16 | 校外 參加人數 |
| ||||
請勾選本次活動相關聯之項目(非必填,勾選數量不限)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 ||||||||
關鍵能力 | □STEAM領域 ¡跨領域 □社會參與 | □人文關懷 □自主學習 □國際化 | □問題解決 | |||||||
活動內容 | 本課程由老師及助教帶領修課生前往中海拔大凍山,並在大自然的薰陶及老師的講解下,發現大自然的美好及植物世界的多變化,增進大學生親近自然、了解生態的機會,並在課程中學習iNaturalist軟體的使用,並紀錄50筆生物紀錄,及在課後拍攝植物介紹影片,在製作的過程中認識植物,並期望讓更多大學生們走入自然、了解自然。 | |||||||||
執行成果 | 學生意見回饋:
同學一: 覺得可以沿路認識很多植物,很有趣,助教們和教授都會解釋和介紹植物的特色。 同學二: 課程中的認植過程。尤其是在認識蕨類的時候,能觀察到非常多不同種類的蕨類,也體會到辨別植物的困難與複雜。 同學三: 「植物辨識」這點蠻有趣的,平常都覺得看起來沒什麼差的植物 但經過專業人員介紹可以了解這些植物哪裡不同。 同學四: 大凍山山頂,因為是自己辛苦爬上來的! 同學五: 有帶我們爬上去到大凍山觀景台,風景很美。
| |||||||||
檢討與建議 (活動反思檢討) | 本課程在行程安排上可以減少iNaturalist軟體的介紹及試用時間,在助教遲到的問題上,要提前打電話詢問狀況,避免行程。 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增加其他內容,像是大凍山的歷史人文故事、社區營造、文化方面的介紹,減少純介紹植物形態特徵的講解,讓內容更為豐富。 在選擇教學的地點時也許可以尋找離學校路程不超過一小時的地區以及選擇攀爬難度簡單的路線,避免學員有過多的體力消耗以及坐車時間。 在行前通知上,要注意是否每位學員都有收到信件,因為此次有發生一位同學未收到信的狀況,可以多利用教學平台或多寄送至google信箱,還有經費允許的話,可以提供學員們午餐,避免學員們忘記攜帶的狀況。 在作業要求上可以在課前詳細介紹格式,並規定是一種植物介紹時間一分半,或是一分半介紹多種植物,及說明介紹內容須包括那些,定下評分的標準,否則收到的影片格式都不統一,同學們的完成程度也不一,評分卻只有通過及不通過,對努力及認真的同學沒有相對應的分數回報,實屬微學程評分機制有些可惜的地方。 | |||||||||
佐證資料 | 附件四、課程簽到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