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 |||||||||
成果類別 | □講座 □工作坊 ∎課程 □會議 □參訪 □____________ | |||||||||
分項計畫名稱 | A3-2通識深化多元學習:通識實踐課程 | |||||||||
活動名稱 | 與杜康的邂逅-酒自釀科學 | |||||||||
活動日期 | 113學年度第1學期 | 活動時間 | 每週四3-4節 | |||||||
承辦單位 | 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 王紹鴻老師 | 活動地點 | 綜合教學大樓 A32-213 & 生科院精釀啤酒 Green Maker Space | |||||||
*請檢附活動簽到表佐證 | ||||||||||
參加對象 | 教職員 參加人數 |
| 學生 參加人數 | 29 | 校外 參加人數 |
| ||||
請勾選本次活動相關聯之項目(勾選數量不限,若無可不勾選)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 □2.消除飢餓 ■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 ||||||||
關鍵能力 | ■STEAM領域 ■跨領域 □社會參與 | □人文關懷 □自主學習 □國際化 | □問題解決 | |||||||
活動內容 | 本課程以三種授課形式進行,包含正課講解、實作課程與實地參訪。透過實作進行情境式教學,將微生物發酵原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理解。同時,為激發學生創意展現,配合學校鼓勵學生創新創業之教學方向,提供全球在釀製酒類產業上的動態與新鮮創意,鼓勵學生動手做、理解背後原理、嘗試。主題包含啤酒與水果酒自釀,內容包含有趣典故、釀製原理、製程介紹、實作課程、成果品評以及口頭報告。 | |||||||||
執行成果 | 期初課程主要為水果酒,老師向大家介紹相關產業歷史發展,準備多種水果酒讓同學嘗試。同時也有自釀酒的實際操作,讓同學分組體驗自己釀葡萄酒,並教大家怎麼利用科學方法縮短釀酒時間,不再需要等待好幾個月才能完成。在自釀酒完成後進行組間互評,同學依據主觀感受對酒的口感、外觀、味道、芳香及整體感受進行評分。最後進行期中小組報告以及期中個人書面報告,在小組報告中除了讓大家複習自釀酒的操作方法,講述自己組別自釀酒特點外,也請每組選擇一種水果釀造酒向大家介紹,讓同學對於市售水果酒有更多認識。在課堂方面學生反應較為被動,較不敢在上課時主動發言或回答問題,不過下課之後有幾位較有熱情會主動找老師互動。 後半學期為啤酒課程,在課程方面向大家介紹了啤酒的歷史、原料分類,並準備多種啤酒讓同學試飲。實作部分一開始先讓同學參觀麥芽糖化過程,接著分組煮酒花及裝瓶,讓大家親身參與啤酒完整的釀造過程。因操作空間有限,煮酒花及裝瓶分成三大組分批進行,也因為分批進行人數較少,同學與老師間有更多互動機會,課後有更多學生主動找老師問問題討論。此外今年課程老師一樣有安排時間邀請有興趣同學至民雄鄉嘉義酒廠酒類文物館由老師帶領同學參觀,介紹高粱酒。 | |||||||||
檢討與建議 (課程反思檢討) | 本期開始時,超過半數同學較為沉默也未能積極參與,多數在積極鼓勵開口以及互動式詢問下積極程度有提升,當開始品飲各類果酒以及在原理與學識之外,增加相關故事與個人對酒類的心得之後,學生明顯增加興趣,並提高同組同學之間的互動。除了少部分同學參與度有待加強之外,最重要的是第3周之後的小組合作釀酒實作課程,多數同學逐漸會主動或被動地參與課程討論,顯見同學參與程度的提升,達到實踐課程的目的。 本期參與課程學生主要分布於生科院7位、農學院18位(動物科學系佔5位、農業生物學系佔4位)、理工學院3位、管理學院1位,具有發酵相關背景同學僅占約2位,喜歡酒類飲品的僅約有4位。期初詢問同學有關對於本課程上課前的認識,絕大多數都對於釀製水果酒有興趣,但對於啤酒則超過一半敬謝不敏,但特別的是有3位對於水果酒或啤酒都有簡單認識,且喜歡多元嚐試。在本學期的授課過程中,有2位對酒類釀製有粗淺經驗並屬於酉襄社社員,其餘對微生物應用並無基礎,但上課熱情仍舊高昂,整體課程進行的相當順利,相較前二年學生互動低而言,今年確實感受到多數學生的熱情回應與熱烈之互動。個人略有些遺憾的部分,在於極少數學生出席遲到狀況較多,或多或少影響該小組的參與熱情。儘管第一周確實有勸退幾位同學,仍無法避免極少數對課程投入程度不佳這類情事發生。 | |||||||||
佐證資料 | 請依序填寫檢附資料,如:學生作品、上課講義、問卷與滿意度分析表、教學助理學習心得、活動紀錄,並附上相關上課成果紙本書面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