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國際學者協同教學:微生物生理學

立嘉義大學國際學者協同教學課程教學計畫補助成果報告

課程名稱

微生物生理學

開課單位

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

開課學期

__112學年度第_2學期

課程學分數

2

授課教師

謝佳雯

修課人數

37

協同教學學者姓名

葉景睿博士

Dr. Jing-Ruey Joanna Yeh

協同教學時數

4

 

 

課程實際執行對應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þ17.多元夥伴關係

2.消除飢餓

þ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非必填,可複選]

詳細說明請參考教育部永續發展目標(SDGs)教育手冊:https://bit.ly/3JF93Co

培養學生之關鍵

能力[非必填,可複選]

þSTEAM領域

□跨領域

□社會參與

□人文關懷

□自主學習





□問題解決

þ國際化

課程執行情形

課程成果摘要

請簡述課程執行成果,包含協同教學之課程主題、內容及實施情形。
   112-2 生命科學院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謝佳雯老師透過高等教育深耕計畫112學年度第2學期「國際學者協同教學」補助計畫,邀請到目前任職Arena BioWorks新創生技公司的資深研究員、現任美國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心血管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員、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兼任副教授葉景睿博士(Dr. Jing-Ruey Joanna Yeh)於分子生物學實驗以及微生物生理學課程中,分享有關於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基礎以及臨床應用


 
葉教授在耶魯大學師從Craig Crews博士,學習化學生物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於麻省總醫院心血管研究中心與Randall Peterson博士合作開發了斑馬魚白血病模型並以此模式建立活體內化學藥物的篩選平台;同時擔任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副教授。她的研究團隊專注於利用斑馬魚模型來研究人類疾病的機制並篩選潛在的治療藥物,她的研究涵蓋癌症代謝和新治療方法的探索,並因其在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而於2008年獲得Claflin傑出學者獎。此外,葉教授的研究團隊持續與MGHKeith JoungRandall Peterson的小組合作,積極推動斑馬魚基因組工程技術的發展,使用各種可定制的特定位點核酸酶平台,如鋅指核酸酶(ZFNs)、TALE核酸酶(TALENs)和CRISPR/Cas。這些技術使斑馬魚成為進行大規模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強大活體模型。葉教授因豐碩的研究成果,也獲得了MGHHassenfeld臨床學者獎。葉教授的研究成果已廣泛發表於《自然化學生物學》、《自然生物技術》、《細胞代謝》、《自然方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和《血液》等期刊。

本次邀請葉教授分別於11366日及613日規畫4個小時的線上-實體同步國際學者協同教學。葉教授以其豐富的研究以及教學經驗,深入淺出地向同學介紹CRISPR技術的原理、應用。由於葉教授實際參與國際間CRISPR各項尖端研究、應用的菁英團隊,因此,化繁為簡,由第一研究者的角度,從研究構思、實踐、乃至於轉化為科普等訊息,精簡卻又有效率地透過講述、影音短片等分享,貫穿課程中;並透過適當的課前活動設計的方式,於課堂間與同學進行互動。葉教授同時也對於同學的課前準備的資料蒐集與閱讀以及課堂間的分享的技術應用思考的深入,大表讚許,印象深刻;顯示透過適當引入國際學者於專業學科中的協同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同學的學習自信心以及企圖心。 

 

課程執行效益

※請逐項說明:

1. 請敘述課程具體成效
設計google表單,進行學生的學習回饋資訊蒐集。透過學生的回饋顯示,經由國際學者協同教學的課程安排,在「提升了對於學科學習的興趣」、「增加我對於學習的自信心」、「有效降低我對於口說英文穿插於課程中可能造成的焦慮」、「整體而言,安排國際學者協同教學對我的學習成果是良好的」等方面,各項滿意度均達到96%以上。分析結果如下:

 

 

 

 

 

 

 

 

  此外亦在表單中提供兩個欄位,分別為: 回饋給國際學者」以及學習心得及建議」。摘要如附件。整體而言,同學對於學校可以提供國際學者協同教學的機會,均感到振奮,認同此種教學方式。

 

2. 請敘述質化成效或量化成效:(可參考當初規劃擇項填寫)

/後測分析報告(內容簡述)

在邀請國際學者協同教學前與結束,使用Rubrics評量尺規,針對:參與線上演說內容分析能力」(40%)、與國際人士就專業內容溝通能力」(30%)、自我學習能力」(30%)等面向,以典範、優、尚可、需再輔導等四個等級進行前後測,結果分析如下:
 

 

 

 

 

 

 


 

 

結果顯示,本次的國際學者協同教學,透過前後測的分析得知: 同學透過此種學習方式,即使是使用線上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及方式可以明顯看到學生在參與線上演說內容分析能力」、與國際人士就專業內容溝通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面相,均有顯著的改善。

 

線上授課情形.jpg
 線上授課情形.jpg
使用探索互動教室進行線上視訊.jpg
 使用探索互動教室進行線上視訊.jpg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線上實體同步授課.jpg
 國際學者協同教學線上實體同步授課.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