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國際交流補助成果報告-蔡雅琴教授

計畫主持人:語言中心蔡雅琴教授

學生:林O群、林O祥、梁O穎、李 O

日期:113年7月25日-8月1日

訪問國家/城市/機構:泰國/曼谷

瓦萊阿隆功皇家大學 Valaya Alongkorn Rajabhat Univertsity(VRU)

坦亞布里皇家理工大學 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anyaburi(RMUTT)


活動成效

參與此次高教深耕計畫,除了使學生加深國際視野、進行教育理念的反思,也提升跨文化適應能力。學生透過實地參訪泰國的兩所大學,深入了解當地的教育系統、文化、宗教,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也促使對本國教育體系和教學理念的反思。

    與VRU英語教育系的學生交流後,學生也近一步思考自己在選擇英語教學領域時的理想與動機。泰國學生的學習熱忱及對於未來職業的清晰規劃,啟發了學生重新審視自身的職業發展。此外,也透過參與當地的宗教聖地與文化活動,不僅了解了泰國的重要節日如拜師節,並親身體驗了當地的宗教信仰和歷史遺跡,這些經驗顯著的提升了他們的跨文化適應能力和全球視野。

    此次參訪包括了兩所泰國大學的深度交流,也涵蓋了多個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參與的學生能夠在不同領域中吸取知識,並通過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較,加強他們的學術及專業能力。在交流過程中,參與計畫的學生與當地學生及民眾進行了多次英語和基礎泰語的互動,從而提升了他們的跨文化溝通技巧,使用肢體語言及簡易日常泰語進行溝通。

    除此之外,學生也參與了多項泰國文化相關活動,包括宗教寺廟參訪、地方市集體驗和傳統節慶觀摩,這不僅擴展了學生的文化視野,也加深了對於異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這次國際交流活動不僅成功地促進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適應能力,還通過與泰國學生的互動,深化了對教育理念的認識。未來,若能增加更多直接交流和文化體驗活動的機會,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全球競爭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回國後,學生也受學校語言中心的邀請,將舉辦四場分享講座:兩場實體、兩場線上,在各校區分享這次到泰國大學參訪及交流過程的心得,預計至少300人參加。

  另外,兩校皆有強烈意願與本校簽訂MOU,已請國際處幫忙,目前積極接洽中。


學習成效說明

這次有幸受雅琴老師的青睞,參與高教深耕計畫,前往泰國參訪兩所大學-瓦萊阿隆功皇家大學 Valaya Alongkorn Rajabhat Univertsity(VRU)及坦亞布里皇家理工大學 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anyaburi(RMUTT)。透過這次的國際交流參訪活動,我們除了對泰國當地的教育系統及大學體系的運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當地的飲食方式、古蹟保留、宗教文化和交通方式有了深刻的體會。

    在與當地大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他們學習語言的目的,也從中認識到他們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理想及動機,其中,特別是與VRU英語教育系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也讓我們去反思自己選擇英語教學領域的理想、動機與教育理念。

    在結束兩間大學的參訪後,我們對於泰國大學嚮往讓學生更加具備國際觀的這個觀點印象深刻,透過讓學生跟不同人、甚至不同國家的人接觸,吸收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的觀點及看法,除了能鍛鍊學生的外語能力,也讓他們有機會學習不同的觀點,進而開拓眼界。

    除此之外,在這趟參訪活動中,我們也有機會去參訪崖差蒙空寺(Wat Yai Chaya Mongkhon)、阿瑜陀耶古城(Ayutthaya Historical Park)、尼維塔瑪帕萬寺(Wat Niwet Thammaprawat)。其中,在崖差蒙空寺(Wat Yai Chaya Mongkhon)看到高大的主佛塔四周環繞著與其相同樣式、整齊排列的小型佛塔,而這裡的佛像也大致保存完整,相當壯觀。在阿瑜陀耶古城(Ayutthaya Historical Park) 的遺址保留了很多歷史,經歷過戰爭後成為廢墟,卻能看出當時的輝煌時光;而尼維塔瑪帕萬寺(Wat Niwet Thammaprawat)座落小島中,是受西方影響的哥德式外觀的教堂,由於地點環水,我們要透過搭乘纜車的方式渡河,歐式的建築設計,使當地擁有寧靜祥和、莊嚴的氛圍。


體驗活動及文化交流概況

與參訪學校之交流經驗:

    從外觀來說,VRU校舍大且外觀較新,除了基本的各系館、圖書館及龐大的學生餐廳外,還有自己的菜園及養雞鴨場。學校也在乎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除了戶外的操場、排球場及籃球場外,更設立了健身房供學生使用。因校舍廣大,學校設有自己的接駁車供學生乘坐至各教學樓,也有提供電動車可租借。而RMUTT以外觀來看,較近嘉義大學,有一種親近、親切感。

    在接待方面,兩所學校的接待都非常用心。VRU的學者帶我們參觀語言中心大樓、語言中心及校園,體驗當地學生的校園餐廳、商店,並配以詳細的解說。其中,以圖書館大廳有一處特別設立泰王誕辰慶典活動讓我們印象深刻,在泰國王室、國王仍備受人民重視及敬仰,在各大商場、地鐵及學校都能看到王室的照片,而在臺灣我們並不會如此跨大慶祝總統的誕辰,因此令我們印象深刻。VRU學者也帶我們享用了皇家級別的膳食,每盤菜餚多精緻小巧,刀工細膩且擺盤精緻,調味也恰到好處。

    在RMUTT,接待我們的學生導遊則帶著我們觀摩學生製作拜師節慶祝儀式的物品,也到他們校園的特色荷花博物館,觀賞荷花畫作、服飾及製品,也欣賞他們諾大的荷花園,各種品種的荷花都讓我們大開眼界。除此之外,RMUTT的學生導遊也帶我們遊訪舊城,除了參訪崖差蒙空寺(Wat Yai Chaya Mongkol)、阿瑜陀耶古城(Ayutthaya Historical Park)、尼維塔瑪帕萬寺(Wat Niwet Thammaprawat)三座寺廟,也帶我們體驗騎大象,觀賞當地宗教、名勝古蹟及體驗古代交通工具。

    與當地學生交流方面,相比兩所大學,我們和VRU的英語系學生們有較多的接觸機會。在VRU,我們與英語教育系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學術交流,在交流環節,我們介紹了嘉義大學外文系大學部及研究所課程特色及課程外的相關活動,並分享了雙方在教育方面的經驗和觀點。透過這次的交流經驗,讓我們更了解泰國當地學生對於成為教師的熱忱和學習動機。其中,令我們感到最驚訝的是,在VRU教育相關科系的學生必須穿制服到學校上課,因為他們認為教育者將為人師表,他們要以身作則,著正式學校制服上課,豎立良好的師範學院風氣。

    除此之外,VRU英語教育系的學生很熱情,除了和我們介紹他們8月1號的拜師節,也就是台灣的教師、敬師節,為泰國重要的活動之一,也邀請我們去體驗一日當地學生下課會去的市集,請我們吃當地特色煉乳起司薄餅和泰式奶茶,不僅讓我們親身體驗了當地的市場文化,加深了我們對泰國日常生活的理解,也讓我們看到了當地人和遊客在市場中互動的不同方式。此外,他們還帶我們體驗欣賞當地戶外型樂團演奏,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熱情的接待。

    而在參訪的第二所大學RMUTT時,雖然沒有太多直接交流的機會,我們我們有幸觀摩大學學生如何籌備泰國拜師節相關的文化活動,如製作卡片和茉莉花環等,這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泰國的家庭文化和節日習俗。除此之外,我們也認識到他們會定期舉辦作文比賽,且競賽的對象不僅僅是泰國的大學,甚至也還和台灣的大學有線上的作文競賽,他們對於將學生保持在競爭行列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讓學生提早面對不同挑戰。

    最後,在這次計畫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到其實不僅是台灣對於外語的重視,外國其實在這方面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地方。

與泰國當地民眾之交流經驗:

    在與當地民眾交流的過程中,令我們驚訝的是,原以為在曼谷如此知名的旅遊勝地,大多數的店員應該會一些英語,溝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實際上,大多數的泰國民眾及攤販除了基本的數字英文及基礎英文「this、that」以外,許多攤販對於我們說出的句子不了解、甚至不懂,需要配上肢體語言對方才能理解,刷新了我們對於民眾英語能力的既定印象,但也從中學習到更多除了外語以外的溝通技巧,像是利用肢體語言、雙方都能理解的簡單英語或泰國基本日常用語。


提供未來參與學生建議

這次的計畫安排非常有意義,對於學生而言更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體驗,可以跟著教授到外國進行交流是非常難得的,所以我們建議未來有機會參加這類國際交流的學生,務必把握這個難得的體驗機會,放開心胸盡情享受、體驗旅程中遇到的新事物。

    此外,我們也建議未來參加這類國際交流的學生,除了能提前學習一些基本的當地的文化背景知識,像是當地的禁忌或者當地的風俗習慣,也可以先學些基本、日常的生活泰語,如你好、謝謝、再見等,以便在與當地學生和居民互動時能夠更輕鬆且有效地溝通。

    而出門在外,建議未來參與計畫的學生能準備好因應自己身體情況的常備藥,由於泰國食物以辛辣為特色,身在異鄉也可能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建議學生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再嘗試當地特色食物。

    另外,也鼓勵學生出國就放膽與當地或外國旅客交流,不用擔心自己會有文法或句型錯誤,只要勇敢出跨出舒適圈與人說話,就能同時訓練英語口說及聽力;有機會也多參加當地的文化活動以及多與當地人互動,會有助於更全面地理解和尊重當地的風俗民情,也能擴展自己的世界觀、增進自己的跨文化適應能力。世界很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唯有自己實際走出去,才能更接近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