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表單
主軸名稱 | 【A主軸】教學創新精進 | |||||||||
成果類別 | ¡講座 □工作坊 □課程 □會議 □參訪 □____________ | |||||||||
分項計畫名稱 | A3-2通識深化多元學習 | |||||||||
活動名稱 | 通識教育講座:哥吉拉的人類世啟示錄 | |||||||||
活動日期 | 2024年12月05日 | 活動時間 | 早上10:10至下午12點 | |||||||
承辦單位 | 通識中心 | 活動地點 | 蘭潭校區綜合教學大樓A32-409 | |||||||
*請檢附活動簽到表佐證 | ||||||||||
參加對象 | 教職員 參加人數 | 0人 | 學生 參加人數 | 49人 | 校外 參加人數 | 0人 | ||||
請勾選本次活動相關聯之項目(非必填,勾選數量不限)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1.終結貧窮 □3.健康與福祉 □5.性別平權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1.永續城鄉 □13.氣候行動 □15.保育陸域生態 □17.多元夥伴關係 | □2.消除飢餓 ¾4.優質教育 □6.淨水及衛生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0.減少不平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4.保育海洋生態 ¾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 ||||||||
關鍵能力 | □STEAM領域 ¾跨領域 □社會參與 | ¾人文關懷 □自主學習 □國際化 | □問題解決 | |||||||
活動內容 | 通過將哥吉拉作為隱喻並以其作為研究案例,這場演講內容包含環境科學、社會政治議題和文化研究。不僅使修讀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生理解「人類世」這一由人類活動引發環境變遷的複雜現象,也可藉由課堂討論加深學生對氣候變遷、核能和資本主義等全球議題的認識。另一方面,這場演講也將讓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以自身專業提出批判性思考,並看到電影和文化如何成為溝通和批判現實的有力工具。 | |||||||||
執行成果 | 講者黃柏喬老師認為哥吉拉是一個強大的象徵,其意義隨著日本社會和歷史背景的變遷而演變: 戰後日本與核能創傷 哥吉拉最初代表日本在二戰核爆和隨後的核試驗中的創傷,特別是像「第五福龍丸」遭遇的真實事件。在這個背景下,哥吉拉象徵著對於核能和其毀滅性潛力的恐懼。 國家復原力與文化記憶的象徵 在早期的描繪中,哥吉拉反映了日本戰後的掙扎和集體記憶中的苦難。其故事與戰爭的恐怖以及人類利用科技進行毀滅的倫理問題緊密相連。 轉變為商業與流行文化的圖騰 隨著時間推移,哥吉拉轉變為與日本經濟增長和全球文化影響力相應的形象。它成為一個商業符號,出現在商品、旅遊宣傳(如在新宿被授予榮譽市民的身份)以及與國際品牌的合作中。 現代批判與反思 在庵野秀明的《新·哥吉拉》(2016)中,哥吉拉再次扮演反思的角色,批判日本在面對災難(如2011年的福島核災)時官僚體系的低效運作,也形塑討論日本危機應對能力和復原力的視角。 人類世下的哥吉拉 總結來說,哥吉拉被描繪為一個動態的文化象徵,深植於日本歷史,同時也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敘事。它的演變反映了日本從戰後復甦到當代反思與批判的歷程。 哥吉拉作為理解人類世的一個強大隱喻,反映了人類與科技、環境以及未來之間複雜的關係。它象徵著人類行為的毀滅性潛力,特別是對核能等科技的濫用,這與人類世中人類作為重塑地球的主導力量相呼應,畢竟是人導致了氣候變遷與生態危機等意想不到的後果。《新·哥吉拉》(2016)中它成為如福島核災等災難的隱喻,展現了人類錯誤決策與系統失靈如何加劇環境風險,進而對社會與生態系統產生連鎖影響,也凸顯了人類在應對大規模危機時的脆弱與不足,這正是人類世中治理挑戰的縮影。 此次講座最大的美中不足之處在於颱風假打亂原本的課程安排,預定連續兩週進行的講座相隔一個月,導致學生無法將兩場內容接續起來,所以僅有4.43/5的滿意度,而原本第一場次參加的49位同學,至一個月後第二場次時僅36位同學記得填寫問卷。第二個缺憾是柏喬老師每次的講授內容十分豐富,往往到下課鐘響才結束課程,因此僅同學私下與老師討論,而沒有在班上透過DV將互動實況記錄下來。在開放式建議欄位,學生也有關於技術面(如場地不適當、授課形式零散等)的建議,但同學仍對此次講座抱有正面評價,以下僅擷取數則佐證。 「主題對我來說很新奇,有好幾部影片都是在表達當時社會底層的狀況或是反映底層人士的聲音,這些都是其他課堂甚至是歷史課上著墨不多的部分,謝謝老師用心準備這麼豐富的課程。」、「我覺得這次的講座很有趣,老師講了很多關於作品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已經分享了很多衍伸的作品跟文化,覺得非常的好玩!」、「太棒了 如果有可以介紹更多哥吉拉電影的話昭和、平成系列 千禧年也不錯」。 | |||||||||
檢討與建議 (活動反思檢討) | 此次場地雖四週皆有螢幕,但對於某些同學來說過於悶熱,也無法以習慣的方式面向講師聽課。下次安排影片欣賞時,我會特別注意找尋設備、空調適當的空間。另外,雖然柏喬老師是以正統的電影美學賞析方式介紹哥吉拉系列影片,但因為本校學生沒有相關的觀影經驗,因此會認為內容零碎、無法適應。下次邀請柏喬老師授課時,我會和他一同設計可與學生互動的環節,讓學生針對幾個重點去做思考與分享。 | |||||||||
佐證資料 | 請檢附活動海報、簽到表、活動講義、照片原始檔、影片等相關成果。若檔案容量較大,請上傳至雲端並提供下載連結 | |||||||||